搜索 解放军报

回望2020,你可曾在春夏秋冬中读懂人民军队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马嘉隆、叶梦圆、王韵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0-12-31 10:23:01

漫游时光长河,2020年注定是一朵极不平凡的浪花。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有太多太多回忆珍藏于心。春之落英、夏之波涛、秋之大漠、冬之雪域,四时风光不同,于人民军队而言却是一样的景色……

春暖

今年春天,“宅”与“拼”两个截然相反的关键词毫不违和地遇在了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令许多网友调侃:“终于到了躺在家里也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于此同时,大考大战面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自觉性也再一次迸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能窝在家里。”

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在千万人口的城市采取阻断措施,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随之而来的,是一场举全国之力进行的生命大救援。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凛凛冬夜,上千万武汉人逆境坚守,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点点星火聚一盏灯烛,驱散黑暗,照向春光。

在这场生命大救援中,人民子弟兵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向着疫情的“暴风眼”、向着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

除夕夜、团圆夜,450名军队医护人员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投入前途未卜的战场。此后,一批批军队医护人员不断集结,大中型军用运输机从各地呼啸起飞,截至2月17日,抵达武汉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人数已达4000余人。天河机场中,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不同军兵种的迷彩融在一起,汇聚成一道五彩斑斓的钢铁长城。

运-20运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解放军报记者王传顺 摄

2月4日,立春,庚子年的第一个节气。上午9时25分许,万众瞩目的武汉火神山医院迎来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民子弟兵来之能战,武汉市首个新冠肺炎专科医院的投入使用,无疑令身处寒冬的人们,望见“立春”。

2月5日,一夜春风拂过,人们惊喜地发现,武汉市新建成的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医疗床位又多了不少。春风背后,是军民联手抢出来的时间与希望。出了一白天任务的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队员们,听说晚上有支援方舱医院建设任务,纷纷请命,又战一个通宵……

2月13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首批7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图为治愈患者与医疗队队员挥手道别。范显海 摄

在前线奋战的子弟兵中,有享誉全军的老专家,也有新进军营的文职人员,更不乏一些脱下军装的老兵。国家有难,无需动员,有人推迟了婚期,有人匆匆辞别多年未见的父母,有人藏起已经打好的退休报告,无论年龄、不分身份,打起背包就出征,赴汤蹈火誓死不退。

一座座方舱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点缀江城,一所所新冠肺炎专科医院加紧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批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从全国各地云集而来,身处武汉,每天都能听觉身边春的脚步。

4月8日零时,武汉长江二桥准时显示出“武汉重启,不负春天”字样。76天,无数人的坚守与拼搏,落樱缤纷之际再逢春暖。“过早”的人们再度排起长队,热干面的香气升腾在大街小巷,冬夜的伤痛彻骨,可生活终将继续,一座城市的涅槃,万千家庭的悲欢,尽化入大江春暖。

春和景明,亦是子弟兵归建的日子。撤离现场,没有隆重仪式,没有欢送人群,一切从简,大巴车无声融入熙熙攘攘的车流。匆匆而来,悄悄而去,聚是一团火,散若满天星。许多人甚至没来得及记住身边战友摘下口罩时的样子,但每个人都知道,待下次出征的号角响起,故友终会重逢。

夏安

战罢疫魔,又斗洪峰。时值盛夏,阴雨绵绵,惊涛拍岸,水天一色间,战友们再度并肩。

今年我国发生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29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影响,7373.7万人次受灾。

7月13日,第71集团军某旅官兵在江西九江彭泽县芙蓉墩镇沿江大道东埂封堵管涌。新华社发(方知 摄)

险情就是命令。赴武汉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归来2个月后,一个似曾相识的深夜,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药剂科药师王伟迪受领了新的任务——抗洪。闻“汛”而动,依旧没时间和家人告别,王伟迪火速奔赴抗洪一线,当日便走上大堤巡诊。

以堤为界,举目望去,一边是汹涌江水不断冲击堤岸,一边是已化为水乡泽国的泄洪区,零星可见露出水面的树冠和电线杆,无声诉说着洪魔的无情。身边,一排排和时间赛跑的迷彩身影,义无反顾地以血肉之躯守护着家园。在连日的江水浸泡、烈日烘烤下,战士们年轻的面容上多了几分沧桑,胳膊上晒爆了几层皮,而“人在堤在”的决心意志,却在“水火夹攻”的考验下愈发坚定。

于仲夏之际俯瞰神州,在南方的那片“深蓝”里,在混凝土浇筑的大坝上,覆盖上一层坚不可摧的迷彩屏障。若把视角拉近,每一道钢铁屏障里,都浇筑着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奋不顾身的赤诚与热血。

老人为武迎港擦汗。李翔 摄

武迎港,武警第二机动总队舟桥二中队下士副班长,曾多次参加救援行动,技术过硬、经验丰富。

奔赴抗洪战场的一个多月前,武迎港右肩锁骨在执行任务时断裂脱位,医生叮嘱不能搬运重物,中队本计划安排武迎港留守。

看到出征的名单中没有自己,武迎港连夜写下请战书:“我的肩膀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现在正是人民需要的时候,请把我安排到最险最苦的堤段去战斗!”

出发前,武迎港先后打过5次封闭针,为了减少疼痛,武迎港大部分时间用左肩搬运沙袋,实在太累了,他就悄悄用右肩顶一顶。修建防洪子堤时,武迎港操作挖掘机投入攻坚,“人歇机不停”……武迎港和战友们轮番作业、紧张快干,连续奋战96小时,填埋推压石料4万余方,抢出了24个小时的时间。滴滴汗珠溅入涛涛江水,战斗一刻未曾停歇……

抗洪大堤上,还有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已脱下军装,却又条件反射般地投入抗洪战斗。

退伍老兵在江西鄱阳县昌江圩堤上(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2岁的金虎去年从空降兵某旅退役,在武汉开了一家小卖部。洪涝灾害发生后,他四处打听上防汛一线的途径。7月8日,金虎一路追着老部队来到黄梅县,加入当地民兵应急分队,如愿走上抗洪一线。他说:“若有战、召必回。抗洪抢险,部队官兵是主力军,作为一名民兵,我也责无旁贷。”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曾问志愿军:“拿人的身躯能把河流阻塞吗?”而我们的答案是:当人民在身后、家园在身后,无论何时何地,子弟兵的身躯一定能阻塞河流。

当然,在这张保卫家园的考卷中,走向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也有了许多答题新思路。

7月26日,安徽阜阳颍上县戴家湖涵闸被洪水冲毁,大堤背后形成直径10米的大漩涡,形势危急,东部战区陆军舟桥某旅官兵紧急驰援。到位后,55辆重型舟桥单元陆续下水,舟桥兵们如同战场“魔法师”,在湍急的河面上将几百吨的“大家伙”操纵自如。6个多小时后,一座漕渡门桥架于水面,一个波次可运送土石量100多立方,相当于五台货车的装载量,闸口封堵速度显著提高。

管中窥豹,伴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人民军队与任何来犯之敌刺刀见红的血性从未褪色,还有了更胜往昔的钢铁洪流。一切,为了江河安澜、人民安宁。

秋昂

待洪峰褪去,秋意渐浓,正是练兵好时节。于军人而言,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不过,当滚滚铁流与飒飒秋风相遇,自会平添几分壮怀激烈。

沙场秋点兵。9月21日至26日,俄罗斯高加索地域,一场多国联合部队联合实兵演习激战正酣。

这是一片陌生的地域——出征前,中方参演部队未与俄方当面磋商、未组织现地勘察……

这是一次未知的远行——运-20飞机首次在全新航线上组成多机编队跨国远程机动,气象条件陌生,往返飞行时间超过15个小时……

这是一场紧张的“战斗”——第一天接装、第二天合练、第三天组织实弹射击……

不是所有战场都在熟悉地形展开,不是所有的仗都等准备好了再开战。宝剑锋从磨砺出,越是环境陌生、困难重重,越能贴近战场、练出精兵。

我参演官兵驾驶俄军T72坦克对“敌”实施火力打击。

演习当日,黄沙漫卷、硝烟滚滚,能见度极低。短短45分钟时间里,卡普斯京亚尔靶场60千米×120千米的地域内,多个战斗群接连出动,上百个课目依次演练。

我军参演部队使用红箭-73反坦克导弹对“敌”攻击。

首次成建制使用俄军装备的中方官兵与多国军队协同完成阶段演练,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好形象。俄罗斯南部军区第58集团军某摩步旅坦克教练员鲍里斯这样评价自己的中国战友:“中国军人坚忍不拔,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中国军队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

9月25日,实兵演练结束。中方参演部队指挥员、西部战区副司令员刘小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越是如此就越要锤炼军队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能力。

车卷黄沙、荒原留痕。一场远赴异域的演习,不仅是在与多国军队的并肩战斗中锤炼打赢本领,更展示了各参演国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坚定决心。

运送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专机抵达沈阳桃仙机场。

9月27日,当中方参演部队分批凯旋之际,一批离家70年的“游子”也在这一天落叶归根——在2架歼-11B战机护航伴飞下,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运-20运输机接运回国。

浩气贯日月,沛乎塞苍冥。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志愿军将士肩负起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奔赴战场,九死无悔。

这一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殒身不恤,拼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这一战,正义之师浴血奋战,打出国威军威,让帝国主义不敢轻启战端。

这一战,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向世界、向历史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无论是70年前朝鲜半岛的皑皑冰雪,亦或是70年后高加索地区的莽莽黄沙,都曾见证同一种坚定信念——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在中华民族故老相传的价值观中,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换言之,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世界永远是各国人民的世界,只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如果有人妄想逆时而动、逆势而为,正如明日黄花、枝头枯叶,待秋风起,天地终归清朗。

冬颜

当2020年的第一片雪花飘落,极不平凡的一年渐近尾声,一场接续奋斗了8年的“大决战”也迎来胜利曙光。

初冬,藏东高原,皑皑积雪把山峦衬得愈发安谧静美,群山环绕里的察隅县竹巴村却热闹非凡。又到了水果柿子成熟的时节,乡亲们每天天不亮就忙活着采摘柿子、对接采购商、打包运输……

“今年仅销售水果柿子这一项,每户就多了近万元的分红,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的。”回想起身边的变化,党支部书记诛吉倍感欣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竹巴村村民真穷,只会伸手不动手,倚着墙角晒太阳,一天三顿要喝酒。”一段村民自编的顺口溜,道尽了竹巴村的辛酸与症结。

金珠玛米来了苦变甜。“迷彩书记”们的到来,为这个山里的小村子注入一股新风,改变,也随之而来。

村民多多一度嗜酒成瘾,靠着政府救济补贴生活。在昌都军分区官兵的帮助下,多多戒掉酒瘾,学会了驾驶技术,现在运输搞得有声有色。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多多的故事被编排为节目《戒酒》,帮更多村民树立起创造新生活的信心。

“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行动起来,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身边人的变化,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动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迷彩书记”们的足迹踏遍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无数颗致富的“种子”开出绚烂的花。

行程1万多公里、走访贫困群众600余户、宣讲富民政策110余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8期、培养350多名致富带头人、协调援建40余个民生基建项目……这组数据,既是山南军分区脱贫攻坚负责人次仁巴珠的扶贫成绩,更是这位戎装藏家娃回报家乡的暖心答卷。

42年前,次仁巴珠出生在山南市一户农牧民家庭。在西藏民主改革前,他的祖辈代代都是农奴。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次仁巴珠无处求学,是驻军官兵为他和其他小伙伴开设的“8人小学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众多“兵老师”帮助下,勤奋刻苦的次仁巴珠一路考上军校。毕业后,次仁巴珠放弃留校机会返回家乡。

次仁巴珠为驻地小学生辅导功课。李国涛摄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7个字,次仁巴珠从小就常听父亲讲,不仅记在了心里,更化为矢志不渝的行动。16年悄然而过,这位行走于雪域高原的军地连心人,已先后帮助近万名藏族同胞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既是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又是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人民子弟兵始终有着双重身份,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永远不忘为什么出发,才能走得更远。这支从战火硝烟中一路披荆斩棘的人民军队,从诞生之初便是为了人民幸福而战。那倒在冲锋路上的无数英烈,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以一己之牺牲,让所有同胞过上好日子。

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足慰英灵。和平年代,接过前辈的“枪”,继续冲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人民军队,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的新篇章。军地之间结成的一个个帮扶对子,便如一条条桥梁,贯穿历史与未来,把子弟兵和人民牢牢地连在一起,永不孤立。

从雪域高原到革命老区,从南国密林到边疆小镇,在人民需要帮助的地方,一道道迷彩身影走入田间地头,便是最为生动的初心教育课。知其为何而战,方能百战不殆。

和平年代身披戎衣,于不为人知的战位上迎风傲雪,不正是为了守护身后那一张张笑颜吗?义之所在,无论寒暑,无畏风雨。

百年耕耘,小康在望,中华民族千年来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越是接近成功,挑战也将前所未有。前路多艰险,但只要人民在身后,无论何时,无论对手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必将誓死不退。

参与采写:

武警江苏省总队南京支队 钱紫宇、石 冬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    涂敦法

湖北省军区       何武涛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    何 勇

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   李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