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艘驶向精神高地的“诺亚方舟”——读孙晓青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长歌》有感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章佳斌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0-07-06 21:03:07

一艘驶向精神高地的“诺亚方舟”

——读孙晓青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长歌》有感

■章佳斌

一口气读完孙晓青的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长歌》(最近由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犹如乘上一艘驶向精神高地的“诺亚方舟”。作者用身临其境的手法,瞬间把人带入西部边关军人的生活与历史的回眸中。这部作品既是对当代军人的歌颂,更是对真实历史的再现,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意义的经典之作。

纵览全书不难发现,作品通过精巧的框架搭建,将一个个有血有肉边关普通军人的真情原汁原味奉献给广大读者,事例生动、故事感人,其写作手法运用如行云流水。即使像我这样一位未曾有过西部军营生活战斗经历的人,也能很快踩上作者的节奏、融入作者的思维,坐上《高原长歌》这艘驶向人类精神高地的“诺亚方舟”,来一场刻骨铭心的高原之旅!

2018年3月,作者以一位退役老兵的身份,回到17年前与西部官兵共同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重走边关路,重思边关情,寻访当年的足迹。在边走边采过程中,他把今天的军人情怀与昨天的史海云烟、和平时期边关战争气息与史上边塞烽火有机融合。作为曾经的军队媒体资深报人,2000年11月,他调任南疆军区副政委,在两年多时间里,走遍了边防一线连队。这部难得的亲历式纪实文学作品,聚焦新时期军队基层生活,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和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以及穿插其间的部队历史、兵要地志、高原风光、边关风物、民族风情、神话传说等描写,展现出闪烁在高原官兵坚毅性格中的侠骨柔肠和人性之光。进入新世纪,原本环境艰苦、任务繁重的边防部队守防任务更加艰巨。南疆军区的部队是英勇善战的红军部队,红色基因早已植根于一代又一代西部官兵的血液中,如今他们守卫着包括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阿里高原在内的广袤国土和数千公里国境线。孙晓青创作的这部作品将高原部队的守防常态与特定时期的紧急状态相融合,借助极端条件下的放大效应抒写当代戍边军人的风采和情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是一部极为珍贵的长篇报告文学。

烽火台新内涵:军人应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9·11”这组阿拉伯数字,曾作为一个爆炸性热点事件,搅动着美国、影响着全球战略格局的调整,孙晓青作品的开篇就将这一组特殊的数字摆在读者眼前。围绕事件发生与当时南疆军区面临的复杂环境,作者用自然巧妙的安排,向读者介绍了一段由阿富汗北方伸向中国西陲的狭长通道,从通道的形成,说到了近代中国一段屈辱历史。然而,“今天的中国已不再任人宰割……”全军驻守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连、前哨班,几乎都在这支部队。在这片“连氧气都吃不饱”的高原雪域,官兵共同书写了“喀喇昆仑精神”。

“象征战争的云烟融入雪山蓝天,竟是一种别样的触目惊心”……从热点时间概念,跳跃到南疆部队官兵的生存环境,所处地段在今天世界战略格局中的特殊重要位置,把一个十分清晰的观点推送到千万读者面前:军人应该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要善于从国际关系的大局上,关注和把握一切关乎国家安全的事态。尤其是边防军人,其存在的意义就像烽火台,必须用警惕的目光观察世界,随时准备以自己的牺牲维护国家安全。为此,作者特意从574人提前归队、1226人放弃休假、64人推迟婚期……火速归队参加紧急战备的官兵中,选取曾被央视揭秘的“秃顶”士官张定雁的典型事迹,从侧面展示了西部边防军人的广阔胸襟和崇高境界。

古道新军:高原看山,山不高!也许今天内地许多人只知道“西陲第一哨”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打卡地,知道她背后故事的人并不多!

在作品中,作者用自己下连蹲点时,从欣赏高原夜空美景,到抱着石头去上厕所的见闻,引出了一段历史故事,叙述了连队官兵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为国守边关的生动场景。同时,作者还将高原生存常识、历史知识等呈献给读者,把一组组发生在高原官兵身上的小故事,写得栩栩如生。排长柴进伦和战士王兆辉、宋光园、朱超……上厕所时被狂风从前门吹到后门,冒着暴风雪为哨所送给养的“雪人”,用肩扛的方式花6天时间把千余根水泥界桩抬上了边界高地修建界碑的事迹……作者借负责组建步兵营之机,带领该营官兵上山去边防一线,虽一路风餐露宿,但看着官兵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情景,望着这支刚刚组建的古道新军,望着这群年轻的官兵,作者内心充满希望,对维护边疆的稳定信心百倍!

远看雪山多美,露宿雪山太难!对此,体味过边关冷月的官兵感受更深。连长杨波带领战士们在零下10℃的山口露营,大家在暗夜中彼此守望,直到对方渐渐变成“雪人”。也许换个环境,坐在温暖的屋子里隔窗欣赏静夜飘雪,是件很浪漫的事,然而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坐在遍地砺石的山谷中栉风沐雪,杨波和他的战友感受的是别样风景别样情。今天,边防官兵的生活和战备执勤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夜晚在风雪中宿营有了睡袋。假如您能有幸像作品中说到的那位军事记者一样,跟随巡逻的战士们来一次雪地露营,当您望着身边几座高原之夜新增的小“雪堆”,您的心灵一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战士们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守卫啊!在作者眼中,高原官兵是“雪山雄鹰”,他们“爱在高原”,“落地生根”,用真心真情打造了一座不朽的“心灵家园”。高原是一首歌,一首动人的歌,一首永恒的歌。类似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在孙晓青笔下像一串串耀眼的珍珠,用亲切自然的方式送入万千读者心中,让广大读者有幸乘上了这艘驶向精神高地的“诺亚方舟”,收获着高原军人宝贵的精神营养!

一个伟大的民族后面必然站着一支伟大的军队!《高原长歌》是写给军人的歌!掩卷情难抑,让我们为无私奉献的军人点赞!让我们为钢铁长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