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把握研读经典的基本要领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吴东莞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8-14 10:45:14

把握研读经典的基本要领

■吴东莞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掌握基本方法非常必要。方法得当,才能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基本原理,把握经典的精髓,从而使自己得到丰厚滋养,获取智慧、信心和力量。

结合历史读。经典是历史的产物,理论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是为了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而产生的。每一部经典著作的诞生,都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相关的历史事件。经典著作与历史这种密不可分的特点,决定了研读经典著作必须了解其酝酿、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了解经典著作产生过程中相关联的人物、事件,从历史中了解思想革命、理论创新的艰辛历程,以及经典作家的伟大人格力量。只有把这些都搞清楚了,才能消除阅读经典著作的障碍,真正弄清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观点的具体内涵和文本原意,进一步掌握经典著作的普遍价值和当代意义。同时,结合历史研读经典著作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原原本本读。习主席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辅导教材、参考资料、拓展材料这些书籍,无论怎样忠于原著,都不能代替原著。恩格斯指出:“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因为只有研究“原著本身”,才“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经典的精华、精髓和灵魂都附着在原著的字里行间,只有原原本本地细心研读,用心体味,才可能得其要领。经典原著的基础性、原创性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在非原著辅导读物里有时是无法充分体现的。辅导读物仅仅是辅助“引路”而已,真正要“上道”“入行”,还是要原原本本读原著,从而取得“真经”。

精读和深读。经典著作由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深邃性、背景的复杂性、价值的恒久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精读和深读。经典著作的思想水平远远高于常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为什么相对难懂?首先,经典都是人类历史的传承,其中有着伟大传统的结晶,“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自然富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其深刻的思想。其次,经典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历史上引领一个时代。因此,经典为了表达它的革命性思想和创造性理念,往往在研究方法和表达形式上不拘一格。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当然不能指望能够轻而易举地把那些经典读懂。人们有时候把读书叫做啃书,就是这个道理。越是难啃的经典之作,越需要精读和深读,也越见读者的精神和修养。列宁说:“谁怕用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精读和深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深刻内涵,读出经典蕴含的价值观,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熟读加精思。宋代教育家朱熹一向倡导熟读精思,他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应当熟读精思。经典著作蕴含的思想和智慧非常深刻,读一两次不一定能读出它的真谛,只有长期反复阅读,才能读懂它,体悟它的内在底蕴。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经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熟读精思,方能晓经典之意、明经典之理、通经典之神。

联系实际读。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习经典著作要“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研读经典著作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进行研读。毛泽东曾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所谓“工具”,又叫思想武器,也就是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研读经典也是这样,不仅是为了增进自身知识和理论修养,也是为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工具”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同时还为了对照检查和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当然,经典的应用并不全是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多的是把经典中的智慧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把经典中蕴藏的深邃思想转化为奋进新时代的动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