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次席地而坐的畅谈,诞生上市1月内即加印的图书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贾若莹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3-06 20:31:32

陈行甲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任职时,签字双规或抓捕的官员和不法商人多达87人。他在会议上的一次讲话,曾被用作《人民的名义》中好官易学习这一角色的台词。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一书上市以来,销量位列当当文学新书榜第5名,不到1个月即售罄,紧急加印。回想该书策划出版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一次席地而坐的畅谈。

2019年夏天,我与指导老师作为出版社编辑,受邀参加行甲老师所在的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公益游学活动,第二天参观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后便提前启程返京。

临行前,我们与行甲老师坐在学校图书馆的台阶上聊天。行甲老师是位开朗又健谈的人,他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自己的故事,讲了自己为何是让母亲留在人世间的“贵人”,讲了自己是如何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乡镇长,如何在繁忙工作之余考上清华大学,又为何突然裸辞从事公益……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让我这个新人编辑惊讶不已,不仅是为其经历之丰富之精彩而惊讶,更为其质朴、纯真与坚持所打动。当即我们便向行甲老师约稿,建议他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这次席地而坐的畅谈,促成了《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一书。

2020年最后一本书。

几经探讨,行甲老师同意约稿,决定以自传体随笔的形式写自己的经历及感悟。书稿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用七记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爱人、基层经历、在清华和美国的学习生活、在巴东任县委书记的经历及辞去公职转场公益的感受。

2020年10月,行甲老师发来全稿。我们原计划2021年1月份出版,作为给行甲老师的生日礼物。两个多月,时间紧迫,一接到稿子我们便加班加点的投入到审校工作中。书稿内容也涉及很多人和事,比较复杂,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后,我们对小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处理。

行甲老师的儿子阿鱼为该书作跋。作为第一个读者,阿鱼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父亲教给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他: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谨以此为父亲的这本新书作跋,并祝福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们。”这段话之后也被放到封底,作为对行甲老师、对新书内容的总结。

经过数天的连夜审校,我们终于在12月15日正式提交申请,用掉了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年的最后一个书号,《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成为了2020年最后一本书。

疫情突袭下上市1月即售空。

该书于1月8日正式下厂印刷,并在在网上预售。不承想,年初受河北疫情影响,印厂工期延长。书印好后又因固安库房被封,迟迟无法入库。直至1月底,情况才逐渐好转,1月31日新书全部送到库房,可这时已临近春节,物流几乎停运,发货再次受阻。受此影响,所有新书分享会也未能举办。

面对如此情况,我们很担心图书销量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出乎意料的是,图书入库不到1个月便售罄,春节期间多个网店已断货,位列当当文学新书榜第5名、京东文学散文热卖榜13名,并入选京东好物榜。元宵节前,又开始进行紧急加印……

该书靠引人入胜的内容,线上线下一波接一波的宣传,得以扭转局面。很多读者为行甲老师的精神所感动。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读完该书后,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连发5条推文,引起了读者的广泛讨论。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詹老师与行甲老师的信。詹老师在《陈行甲,你是这样的人吗?》一文中,以写信方式,推荐该书,并评价行甲老师是个“激情如火,纯真似婴,嫉恶如仇”的人,向行甲老师提出四个问题。两天后,行甲老师便以一篇《詹老师,我是这样的人》回信,感情真挚的回信也感动了不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