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万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5 16:28

张洪万,1900年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赤兴乡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缺衣少食,张洪万少年时只读了二年半私塾,16岁便到大桥一家商店当学徒。三年期满出师后,得到亲友们的资助,在大桥开了间小店铺。本想发点小财,维持生计,但不到三年,店铺就亏本停业了,他于1923年回到家里重操祖辈旧业。

1929年春,随着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赤兴等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张洪万既饱尝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痛苦,又目睹帝国主义侵略的外患和军阀连年混战带来民不聊生的内忧,经过共产党的宣传,很快便接受革命思想,于同年8月毅然参加了赤色农民协会,以投身于革命作为自己人生旅程的最终选择。

1930年,在全县举行“三一八”暴动的时候,张洪万当选为万载一区第八乡农民协会主席。“红五月”大暴动后,万载一区召开首届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万载一区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张洪万当选为区苏委员兼财务部长。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193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张洪万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不久,又改任区苏裁判兼肃反委员。1933年1月调任中共大桥区委副书记,同年7月升任区委书记。

1934年1月,国民党军疯狂向湘鄂赣省革命根据地中心发起进攻,湘鄂赣省级机关向铜鼓、幽居、祖庄一带转移。小源失陷后,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革命进入艰苦斗争阶段。这时,革命队伍中出现了个别经不起考验的动摇分子,叛变革命。张洪万严厉揭露叛徒的丑恶行为,谆谆教育区里的干部群众要站稳立场,艰苦奋斗,看清革命前途,坚定革命意志,斗争到底。后来,革命斗争环境日益险恶,张洪万率领游击武装,辗转于万载至铜鼓边境进行游击斗争,同时想方设法与中共湘鄂赣省委取得组织联系。2月间,中共湘鄂赣省委指示张洪万返回万载地区恢复革命组织,坚持反“围剿”斗争。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偕同战友爬山涉水,秘密地回到万载。他们首先在茭湖南源,后又在高村新井、上石,赤兴浙桥一带秘密联系失散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经常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不久,这些地方重新恢复了革命组织。

1934年3月20日,张洪万赴高村新井老山土凹开会,不料交通员王细妹被捕,经不起敌人严刑拷打,泄露了组织机密。叛徒龙山获知张洪万的行动消息,连夜带领敌人向新井凹下开会地点扑来。第二天凌晨一刻,敌人破门而入,张洪万急中生智,将随身携带的活动经费几十块银洋朝门外一撒,敌人见了,围成一堆争相抢拾。张洪万首先跃出大门,掀翻拦阻的敌人,叫屋内的同志赶快夺路出走。无奈因寡不敌众,虽经猛烈的拒捕格斗,还是与茂田乡苏主席黄德坤一同落入虎口。

被捕后,敌人将张洪万解往仙源、株潭一带游行示众,并用惨无人道的手段,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施以各种毒刑,企图迫使他供出组织的活动情况,缴交游击队的武器。但张洪万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始终守口如瓶,决不在敌人面前低头。实在痛不可忍时,他就强振精神,高唱悲壮的《国际歌》。敌人无奈,只得将张洪万转解到县城。敌人又开始换了个花招,用甜言蜜语封官许愿,并唆使叛徒“劝导”张洪万回心转意。张洪万看透敌人的卑鄙阴谋,当场给予痛斥:“你这个无耻叛徒,怎想要我投降?莫说要我的枪,就是一根芦茅杆,也休想从我手中得到!”骂得叛徒无地自容,狼狈退走。张洪万在狱中的时候,还寄语妻儿:“我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共产党一定会回来,一定要坚持下去。”

1934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万般无奈,无计可施,觉得在张洪万身上捞不到半点东西,便对他下了毒手。敌人先是绑押他游遍县城四门,张洪万视死如归,抓住这最后一息时机沿街宣传,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的口号走向刑场。

张洪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为着亿万劳苦大众的解放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