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莲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8 14:41

李才莲,又名才连、彩莲,1913年生于江西省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河塘一个贫苦农家。幼时,李才莲饱受地主老财的压迫。虽然家乡的山水如画,风景秀丽,但同所有穷孩子一样,他的童年生活并没有多少色彩。所幸的是,他的父亲比较开明,有远见,尽管家里柴米油盐都难以应付,还是借钱把李才莲送进了茶园豪溪的青年学校。李才莲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勤奋好学,成绩始终保持优异。

学校有位教师叫刘月春,是中共党员,他十分欣赏李才莲的好学和为人,有意识地对李才莲进行革命教育,经常把《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著作送给李才莲看,并给他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使他的思想觉悟得以迅速提高。1927年,年仅14岁的少年李才莲就被刘月春吸收进秘密农会。李才莲不负所望,在农会里积极勤奋地工作着,为农会的发展出了不少力。1928年正月的一天深夜,万籁俱寂,在一所普普通通的房子里,刘月春正召集农会积极分子开会。突然,狗叫声打破了村中的寂静。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靖卫团”已将他们包围了。危急中,幸亏李才莲机智地将大家带到他的一个亲戚家躲避起来,才得以脱险。

1927年末至1928年初,一场红色风暴席卷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江西大地。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江西各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1928年12月20日,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十五纵队发动了著名的兴国暴动。就在暴动前夕,李才莲经刘月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之参加了兴国暴动。从此,年仅15岁的李才莲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革命风浪中茁壮成长。

1929年4月,杜鹃花遍山怒放的时候,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在兴国分兵发动群众。李才莲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之中,同时还带动了许多乡亲参加红军队伍。1930年秋,因工作需要,李才莲调离兴国,到驻信丰的赣南行委办事处做青年工作。他在思想上日渐成熟。不久,他又随中共西河分委书记陈致中调到上崇苏区,担任少共上犹中心县委书记兼少共营前区委书记。李才莲年纪不大,加上性格活泼开朗,又能写会说爱唱歌,大家都说他是“走到哪里,就能把革命气氛带到哪里!”他在营前区着手组织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时,亲手刻印了一本《革命歌曲集》,发给队员们,到处教唱,革命气氛在阵阵歌声中洋溢、高涨。

1932年2月,红三军围攻赣州,李才莲率上崇苏区少先队参战。少先队的队员年龄小,不能上第一线,他们就组成运输队,为红军运送弹药和干粮,积极配合正规部队作战。攻赣战斗失利后,李才莲随红军到了田村。不久,中共江西省书记李富春将他调到广昌,担任少共中心县委书记。当时,广昌的领导忽视少共和儿童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以致于当地的少共和儿童组织很是松散。李才莲刚到广昌时,就在南广县碰到过一个很落后的团支部书记。这个团支部书记竟然告诉李才莲,他还没有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李才莲再问:“你愿不愿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呢?”这个书记居然说:“加入也这样,不加入也这样。”李才莲对这种非团员的团支部书记的存在感到震惊,便对少共和儿童组织进行整顿。经过调查了解,撤换不称职干部,大胆启用在斗争中表现优秀的新干部,在团员中开展革命竞赛,使工作很快出现新的局面。1932年6月,李才莲在该县少共县委扩大会上提议通过革命竞赛条约,又多次到落后的兴陂区指导工作,使这个区的面貌大为改变。仅仅一个月,团员就从30多名发展到362名,扩充了36个红军战士,募集了一批慰劳红军的钱款,组织了一连模范少先队,两次作战均获全胜。从此,声威大振,兴陂区成为南广县少共工作模范区。李才莲也在南广县的少共工作战线出了名,于1933年初调任中共江西省委儿童局书记。

1933年春,中共中央发出扩大红军的号召。李才莲认为,儿童虽然年龄小,本身无法参军,但儿童在扩红运动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儿童的鼓动宣传将对他们的父亲和哥哥们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李才莲把竞赛的方式,运用到儿童工作上。1933年4月1日,他在宁都主持召开了江西全省各县儿童局书记联席会议,检阅江西过去的儿童工作,布置4、5月的革命工作竞赛。竞赛项目包括发动儿童募捐购买飞机,建立儿童菜园、儿童肥料所,退回第二期公债券。5月底,全省儿童募捐大洋944元,供红军买飞机;建立儿童菜园413个,建立儿童肥料所1191个;退回第二期公债券4483元。为了进一步发动儿童支援革命战争,李才莲发动全省儿童为即将成立的少共国际师做4000双布草鞋,买4000条毛巾,慰劳新战士。李才莲又以江西省儿童局的名义给前线红军写了一封公开信,汇报江西儿童在扩大红军、归队运动和优待红军工作中的成绩,希望前线的“红军哥哥”多打胜仗。“红军哥哥”很快写来了热情洋溢的回信,信中鼓励江西儿童说:“几万杆枪要几万个人背,你们准备好了吗?”“红军哥哥”的信发表后,对江西儿童鼓舞很大,慰劳红军的积极性也很高。

1934年初,李才莲调到瑞金中央儿童局工作。同年7月,他担任了少先队中央总队长。随着职务的上升,李才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忘我地投入到工作当中。1934年9月,他到兴国老家动员少先队补充红军。因为太忙,他未能回去探望两年未归的家,只在临行前寄信叫妻子池煜华到县城见面。但是,等池煜华接到信时,早已过了信上约定的见面时间,两人只有自慰“以待来年”。这对婚后相聚不到一个月的夫妇,从此再也未曾会面。

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苏区仅留下由项英、陈毅等直接领导的中央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以及少数武装,坚持游击战争。当时,中共中央苏区分局设在瑞金梅坑,项英任书记,陈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李才莲任少共中央分局书记,并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李才莲同江西省委书记曾山、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江西省军区司令员李赐凡等人,组织了江西省游击队,辗转于宁都县以北的丛山密林中,同敌人开展游击战。11月,他在兴国、于都边界筹建了中共兴胜县委,指定周爱民担任兴胜县委副书记兼独立营政委,让他们以九山为中心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底,李才莲多次到瑞西县指导工作。他组织地方武装学习游击战术,晚上亲自带领游击队去袭击敌人的堡垒,有时向敌人喊话宣传。他还参加了犁邦桥、棠村等战役。

局势越来越危急。到11月中旬,中央苏区主要县城均被敌人占领。敌人到处筑堡,布设明岗、暗哨,纵火烧山,日夜“搜剿”。1935年春,苏区中央分局及所领导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在于都南部的仁凤山区。经请示中央,项英和中共分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毅然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组织坚守中央苏区的机关、部队分九路转移到赣粤边、闽西、闽赣边和湘南,会合当地武装转入游击战争。3月初,中央分局开始部署九路突围。第一路由李才莲率独立七团从会昌穿越敌人封锁线,任务是到闽赣苏区或者博生以北,去领导和恢复当地的游击战争。李才莲根据中央分局突围布置,率部队突破会昌敌堡垒封锁线,转移到汀瑞边,部队的伤亡很大,急需补给休养。可是闽赣军区这时已向闽南方向移动,不能接应他们。李才莲只好孤军苦苦作战,逐渐转移到瑞西,同特委书记赖昌祚和中共瑞金县委钟德胜、钟天禧所率的两支游击队会合,三支部队一同开往杨坝山(又名铜钵山,位于瑞金县西部和于都县南部)活动。游击队刚集中到杨坝山,不料走漏消息,引起敌人注意。敌人以3个师的兵力对杨坝山“进剿”,并采取毒辣的“移民并乡”的手段,将小村群众赶到了大村子,并纠集当地反动民团武装屯守,严密封山。游击队每做一次饭都要打下一个村子才行,困难很大。李才莲、赖昌和钟德胜、钟天禧等领导人在丝毛坪经过开会研究,决定部队突围转移到大柏地一带开辟游击区。

1935年5月的一天,游击队被敌人再次包围。激战3小时,钟天禧牺牲。眼看弹尽粮绝,李才莲沉着镇定,召开了党团员、干部会议,鼓励大家保持革命者、共产党员的气节,宁死不屈,战斗到底。随即,李才莲决定分别和赖昌、钟德胜各率一路突围。突围中,正在指挥战斗的李才莲不幸遭叛徒暗杀,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