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林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8 14:43

李光林,1910年出生在吉林延边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的李光林,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心里埋下仇恨和反抗的种子。在当地党团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下,他逐渐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初,他曾利用随父亲到汪清亲戚家串门的机会,深入到南湖头一带,发动农民进行抗租斗争。同年,李光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11月,上级党组织任命李光林为宁安团县委书记。李光林不避艰险,深入到宁安县境内的东京城、中马河、花脸沟、河南沟等地,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组建和发展团组织,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斗争。由于李光林忘我工作,这一带很快就建立起团的组织,从而迅速开展了群众性的抗日活动。

1933年初,日军向吉东地区大举进攻,原来在这一带活动的救国军等抗日部队,由于成份复杂,缺乏统一的指挥,很快就在日军进攻下溃散了,整个吉东地区遂为日军占领。在这种情况下,李光林仍坚持留在当地,进行地下抗日活动。

1月中旬,李光林受绥宁中心县委的指派来到宁安和盛屯,向李延禄、孟泾清传达了关于联合抗日救国军散部,将队伍扩编为抗日游击军的指示。1月下旬,在宁安孟寡妇屯成立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游击军。

由于李光林对敌斗争坚决,工作卓有成效,根据斗争需要,1933年党组织任命他为吉东局团委常委。1934年,他又担任吉东局团委书记兼吉东局巡视员。这一时期,他经常活动在穆棱、勃利、密山一带,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做为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李光林在极其险恶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机智勇敢地同日伪军周旋,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他不但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并经常向同志们传授地下斗争经验,使许多同志逐渐成长为有胆有谋、智勇双全的革命战士。

李光林对敌人满怀阶级仇恨,对自己的同志则怀着火一样的革命情谊,一事当前总是先为同志着想,在危难的时刻不惜牺牲自己去保护同志。在宁安二道河子一带开展工作期间,他担心一位同志会受到山林队盘查而发生危险,就把当时救国军总参谋长周保中给他弄的护照让给了那位同志,宁肯自己去承担风险。还有一次,李光林与苏北虹去河南沟朝鲜屯开展工作。一天清早,由磨刀石方面突然窜来一股土匪向他们射击,李光林急忙把苏北虹按倒在地,用自己的身体掩护苏北虹,表现了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平时,李光林常说:“能看到自己的同志健康成长,我就是为革命牺牲了,也是含笑入九泉的。”

1935年1月,党组织派李光林到汪清一带的柴世荣、傅显明等人的抗日部队中进行改编工作。李光林向这两支队伍传达了中共吉东特委、宁安县委和绥宁反日同盟军党委关于成立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的决定,耐心细致地说明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复阐述这次改编的重大意义,终于取得全体官兵的一致拥护,使改编这些队伍的任务顺利完成。1935年2月,在汪清正式组建了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李光林任师政治部主任。

新组建的五军二师人员成份复杂,思想比较混乱,政治思想工作面临极其艰巨的任务。李光林不辞辛苦,深入群众,同战士们打成一片,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他广泛同战士们谈心,晓以抗日救国的道理,使部队的思想逐渐稳定下来,树立起抗日必胜的信念。

李光林十分注意部队的团结,针对部队中汉族、朝鲜族混合编队的特点,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反复向战士宣传:日本帝国主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敌人,朝鲜族战士和汉族战士必须亲密无间,团结战斗,才能战胜敌人。经过李光林艰苦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以后的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冬,敌人加紧了“讨伐”,宁安境内的抗日军处境险恶,给养发生困难。二师师长傅显明与李光林商定:由李光林带领四连和五连的一部分战士共20多人到嘎子河一带征收给养和服装。李光林率队在宁安江南山东屯活动时,被当地一个汉奸向敌人告密。12月24日,伪军一个团把李光林等人包围在尤家窝棚后面一间空房里。

这是一栋孤立的房子,四周是一片开阔地,无险可守,无路可退。李光林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地率领战士们英勇抵抗。激战两小时后,抗日军弹尽,牺牲过半,李光林等13人不幸被俘。

被俘后,李光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伪军甘当日本侵略者的鹰犬,为虎作伥,残害同胞,犯下了滔天罪行。伪军头目恼羞成怒,残忍地将李光林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