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安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2-13 09:34

曹国安,原名于德俊,字哲名,1900年12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绥河区大乾沟屯的一个贫苦农家。母亲早逝,13岁时入私塾馆读书。三年后,因家贫无力供读,曹国安辍学回家。18岁时,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22班就读。

1924年冬,曹国安自学校毕业,到吉林一中执教半年有余。1925年秋,化名于学韬考入山东军政大学学习军事。1928年春赴北平,入毓文学院(亦称毓文大学)插班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仅月余,东北南部大片国土沦陷。曹国安满腔悲愤,会同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呼唤民众共赴国难,倾注着一腔爱国热情。10月,他随北平学生请愿团赴南京,会同各地三万多请愿学生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吁请政府迅即出兵驱逐倭寇、收复东三省。不久,在北平,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春,受党组织的派遣,曹国安和孙肃先回吉林开展救亡活动。这期间,曹国安结识了进步青年张秉文(张瑞麟),并以当兵的名义,两人打入伪铁道警备第五旅第十四团迫击炮连,利用结拜弟兄等形式开展活动,组织士兵哗变。

5月28日端午节,曹国安与宋占祥、张秉文借机开枪打死伪连长,组织迫击炮连起义。起义队伍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曹国安担任大队长。

稍事休整,曹国安就率领迫击炮大队投入抗日游击战争。首仗打磐石东北岔烧锅大院,发炮弹七发,给敌人很大震动。此后,迫击炮大队随游击队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合力攻打磐石呼兰镇和伊通大兴川、营城子、桦甸八道河子,袭扰吉海铁路的军用列车,杀敌人,夺武装,筹补给,搅得敌人不得安宁。

1933年九一八事变两周年时,南满游击队300余人依照中共满洲省委的决定,正式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下辖第一、第三两个团,曹国安任第三团政委(团长韩浩)。独立师成立后,在磐石地区东征西杀,四处袭扰敌人。敌军调集万余兵力“围剿”游击区,每天派出千余人尾追袭扰。10月底,独立师决定:杨靖宇率司令部和第三团政治保安连撤出玻璃河套,迅速掠过小城子、石嘴,在呼兰河口渡过辉发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挺进濛江、辉南、金川、柳河、通化等南满山区,重新开拓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4年春,以独立师为核心的南满抗日力量形成后,曹国安等人依照司令部的命令,率第三团百余人离开司令部进入通化、临江地区迂回穿插,寻机歼敌。6月袭击临江六道沟伪警察署,8月伏击山城镇——通化公路的日军汽车队,9月远征桓仁山区。单独作战,自筹给养,逐步扩充力量,把第三团锻炼成为一支作战勇猛、坚韧顽强的主力部队,支撑着南满地区的抗日局面。曹国安也在战斗中成长为一名能率兵冲锋、独当一面的优秀指挥员。

11月5日至10日,中共南满党组织在临江四道二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在十月革命纪念日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下设两个师,分别以第三团、第一团为主编成,任命曹国安为第三师师长兼政委。曹国安服从组织的安排来到江北,按着开展游击战争和创建人民革命政权及抗日根据地相结合的设想,把活动区域推进到辉发江南岸。队伍逐渐向濛江、抚松方面渗透,协助抚松北岗抗日力量建立了该县第一个党的组织——抚松特支,发展以那尔轰为中心的江南抗日根据地。

同年底,曹国安率部来到濛江县新开河和摇金沟一带活动。大雪铺地,朔风凛冽,战士们还未穿上冬装。军部供给处几次派人到集镇买布,都因敌人封锁甚严,未果而归。第二师袭击了伪森警队,却也只能解决伤员的冬装。一天,曹国安得到情报:驻濛江县城的敌人正从朝阳镇领冬装回来,遂决定在敌人必经的险要之地板石岭打伏击。

部队连夜出发,一夜急行军,天亮时赶到板石岭,刚部署好,敌人的车队就呈一字长蛇阵慢慢向岭上爬来。前头的敌人渐渐进入我军射程之内,曹国安连打三枪,发出攻击信号,顿时枪声大作。敌人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拉车的牲口也惊了,狂奔乱跑,人马相践踏,一时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曹国安想乘机率众压上去,不料,敌人的后卫迅速回窜抢占了路旁的小山头,组织火力网阻止我军冲杀下来,企图拖延时间等待援兵。曹国安当机立断,迅速组织十几个人的突击队,冒着弹雨向山头冲锋,并亲自率部随后跟进,终于冲上山头,一阵肉搏战,消灭了这股敌人,峡谷里的敌人失去支撑很快成为俘虏。部队解决了冬装,振奋了士气。

1935年3月,曹国安率第二师向东满运动,在桦甸头道溜河和抚松三区、四区一带与南满第一游击大队(苏营)、第二游击大队(臣军)建立了联合指挥机关,苏剑飞任总指挥,曹国安、臣军首领分任副指挥。三支队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4月中旬袭击夹皮沟、本溪、宽甸、桓仁等地。到这年夏天,由于曹国安领导有方,第二师已发展成为300余人的武装。

随着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到1936年4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路抗日武装均有统一建制协同作战的要求,遂产生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同年6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据此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师,曹国安仍任第二师师长兼政委。7月底,东满、南满党组织和第一、第二军主要干部在金川河里根据地会商,同意两军联合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师暂归第二军统辖,在抚松三道砬河稍作休整,又转移到抚松、濛江、长白县境。以后的日子里,曹国安率第二师与第二军的第四师、第六师忽而分开,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忽而合拢,夺关拔寨,夹击敌人。双方团结合作取得黑瞎子沟、陈家堂子等诸多战斗的胜利,打开了长白山麓、鸭绿江边的抗日武装斗争的大好局面。

12月8日,曹国安率第二师100多人转战到长白县十三道沟,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重创尾追而来的靖安军金泽游击队,随即迅速撤出战斗,奔往七道沟与第二军第四师、第六师会合。但是,12月21日,这支被激怒的敌人又纠合临江县伪治安队共千余人尾追上来。第二军政委魏拯民率第四师,与曹国安第二师共300多人在七道沟江边一个甩弯处险要之地设下埋伏,打退敌人多次正面进攻。狡猾的敌人改变战术,以大部队正面佯攻,派小股部队从背后抄上来。激战中,曹国安被冷枪打中胸部,壮烈殉国。

碧血浇开胜利花,1945年8月15日东北终获光复。人民没有忘记这位为国捐躯的烈士,1985年浑江市人民政府在烈士牺牲地建立“曹国安将军殉难地纪念碑”。一位抗联老战士怀着崇敬的心情挥笔题诗:“朔风怒号呈寄寒,千军万马布雪山。纵横南满挥军将,日寇敬畏曹国安。”诗里饱含着东北人民对烈士的敬仰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