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萨博公司生产的“梭子鱼”系统。
多光谱伪装技术作为现代战场重要隐蔽手段之一,可帮助地面作战力量抵御多维侦察,提升部队生存能力。近年来,相关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重视。近日,美国匹克威克安全咨询公司发布报告预测,未来3年,全球多光谱伪装系统市场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递增。到2028年,市场价值总额将由当前的2亿美元增长至5亿美元。
发展势头良好
多光谱伪装系统在传统迷彩颜色伪装基础上,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帮助地面作战力量躲避微波、红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电磁波谱的探测。
冷战时期,随着红外探测等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多光谱伪装技术作为反制措施随之出现。美军较早开始该领域装备的批量列装。1981年,美国陆军配发带有新式染料、可减少电磁信号的迷彩服和迷彩网;1997年和2003年,美军分别投入约1.6亿美元和2.4亿美元,采购超轻型多光谱伪装网;2018年,投入5.5亿美元订购新一代多光谱伪装网,持续推动装备迭代。
瑞典企业在多光谱伪装技术领域起步较早。据称,瑞典萨博公司生产的“梭子鱼”系统,已出口至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数十个国家。
近年来多场局部冲突中,配备先进传感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被广泛使用,对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地面传统作战力量造成重大杀伤。这一情况直接推动多光谱伪装技术加速发展。英国BAE系统公司、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等大型军工企业,纷纷投身该领域研发。
瞄准战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多光谱伪装系统功能与战场需求的贴合度有所提升。
一是应用范围较广。从保护对象方面看,多光谱伪装系统可用于单兵、武器装备平台及指挥所。英国米兰达公司融合涤纶、聚酰胺、混纺织物和针织物等材料,推出涵盖单兵迷彩服、火炮伪装贴片和指挥所遮蔽网的一系列多光谱伪装产品。从适应环境方面看,多光谱伪装系统可用于普通战场环境及特定区域环境。萨博公司针对北极环境及气候变化特点,为瑞典、挪威、芬兰和加拿大等国军队提供适用于该地区的多光谱伪装系统。
二是兼顾多个领域。地面单位在机动过程中更容易暴露,移动式多光谱伪装系统成为多国军方和防务企业的发展重点。2017至2024年,萨博公司为英国陆军589辆阿贾克斯装甲车加装移动式“梭子鱼”伪装系统。今年1月,捷克斥资5.36亿克朗(约合2521万美元),采购13辆配备多光谱伪装系统的大型油罐车。由此可以看出,多光谱伪装技术的应用范围正从作战力量向后勤保障延伸。
三是注重通信能力。早期多光谱伪装系统虽能躲避电磁波谱探测,但会阻碍己方通信信号传输。最新研发的多光谱伪装系统在保证隐蔽能力的同时,可允许己方通过特定无线电频率保障战场通信,且不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
机遇挑战并存
有外国防务专家分析指出,现代战争中侦察装备的种类、数量和能力快速增长,对多光谱伪装技术而言,既带来发展机遇,也构成直接挑战。
一方面,多光谱伪装系统市场空间扩大。多国加强该技术研发、加大相关装备采购力度。2024年,法国订购3000套多光谱伪装系统。今年2月,丹麦宣布为CV90步战车加装移动式多光谱伪装系统。同时,多光谱伪装系统逐步向模块化、轻量化和定制化发展,更便于战场使用和维护。
另一方面,多光谱伪装技术面临的技术博弈加剧。随着多国对多光谱伪装技术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弱点将被更全面掌握,或推动侦察传感设备升级改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侦察设备的态势感知和识别分析能力持续增强,将对多光谱伪装技术形成较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