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英国空军“台风”战斗机抵达爱沙尼亚,准备参加多国联合军事演习。
据外媒报道,英国政府正对“应急应战计划”进行修订更新,旨在全面应对潜在威胁。该计划系统规范了战时政府的各项应对机制,广泛覆盖防务领域的诸多方面。分析人士指出,在东欧战事持续、欧洲多国加速防务转型的大背景下,英国此举无疑会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一定影响。
重拾“冷战”产物
“应急应战计划”诞生于冷战时期,其上次修订要追溯到20年前。当时调整的重点是大幅削减战争准备相关内容,转而着重提升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等突发事件的能力。2019年2月,该计划曾短暂启用,目的是防止无协议“脱欧”引发英国国内秩序混乱。
此次修订工作由英国内阁办公厅“韧性事务司”牵头,英国国防部、外交部等机构派员参与。据英国媒体介绍,该计划内容属于高度机密,修订工作将对“国家战时动员”“政府指挥体制”“战略物资储备和防空掩体部署”“内阁和王室成员疏散路径”“国家级公共广播运转方案”等一整套应急预案进行统筹修订,并对可能触发该计划启动的时机和情境进行全面更新。
外媒评论指出,此次修订重点突出“战争准备”和“战争应对”两大方向,其“修订基准”明显向冷战时期所设想的危机或准战争状态回归。计划首部分将列出几种“最可能”的战争起始场景,主要由国防部负责起草。目前,“遭遇常规导弹或核武器攻击”已被明确列入清单,“因启用北约集体防御第五条款而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也被列为触发计划启动的情境之一。
英国国防部还将详细拟定针对“混合战争”的应急响应措施,并首次把网络空间和公海水域纳入事态升级的重要战场。在网络空间方面,方案设想多种关键基础设施遭袭场景,包括金融、交通枢纽的网络系统瘫痪、电力供应大面积中断等,并据此设计“社会秩序管控与联合行动机制”;在公海水域方面,重点聚焦北海、英吉利海峡等水域海底光缆和油气管道遭破坏的可能情境,制订应急处置预案。与此同时,英国军方计划把“遭遇复合打击”列为新的危机样态,即战略对手可能同步对英国实施导弹袭击和网络空间攻击。
暴露多重企图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修订“应急应战计划”,既是冷战思维的延续,也是其主动谋求欧洲防务主导地位的体现,目的是在欧洲防务自主转型进程中扛起“重新武装欧洲”的大旗。近段时间以来,从主导年内首场北约大规模联合军演,到派遣远征部队参与波罗的海和极地防卫,再到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武器装备,英国在北约和欧洲防务事务中的活跃度显著提升。正如英国国防大臣希利所言,英国正重新聚焦欧洲安全,将防务战略重心回归欧洲大陆。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应急应战计划”名义上立足于英国本土防御,但其所构建的战争场景和主要威胁,均以整个欧洲的安全形势为参照背景。比如,在“因启用北约集体防御第五条款而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这一预案场景中,将“盟友补给船在公海遭遇水下袭击”“公海或关键航道的海底电缆遭到破坏”等列为典型诱发因素。外媒评论指出,英国此举实质是有意将自身的战争准备与欧洲整体安全挂钩,以凸显其“大国”地位,同时带动盟友协同行动,借此提升英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外界普遍认为,该计划被定为高度机密,但其核心内容大量外泄,可能是因为英国政府和军方希望借此渲染战争威胁,以推动本土安防设施建设,加速军事扩张进程。目前,英国国防部已启动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军事改革。英国陆军参谋长罗兰·沃克表示,若要实现新版“应急应战计划”的相关作战要求,英国军队需在未来2至3年内大幅提升军力。
与“应急应战计划”同步推进的,还有新的战略防务审查。这将是2024年7月工党政府上台后首次对英国整体军力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审查内容预计将包括“加强本土防御”在内的多个具体选项,比如建设导弹防御网络、扩编网络作战部队等,形成与“应急应战计划”相呼应的整体战略布局。
影响地区局势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修订更新“应急应战计划”,将给本已复杂的地区安全格局带来冲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英国首相斯塔默近日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签署英欧防务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涵盖向直布罗陀海峡部署“欧洲联合快速反应部队”、建设号称“第五代战术集群”的量子雷达与高超音速武器混合打击系统,以及构建“关键技术保护圈”等。
英国此举已引发欧洲多个国家——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的关注和警惕。德国反对英国分享欧盟防务基金资源,并对英欧开展多项新型作战域合作项目持保留意见;西班牙明确表示反对英国扩大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军事存在;法国则继续强调“防务战略自主”,对于“脱欧”后的英国试图重返欧洲防务核心持审慎态度。
外媒分析认为,尽管英欧在防务合作形式上呈现“重启”姿态,但各方分歧并未化解。这种貌合神离的状态,可能拖慢欧洲防务自主进程,甚至为未来的安全合作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