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步兵班车辆引发质疑
■于铭洋 李享
美国陆军M1301步兵班车辆。
据外媒近日报道,美国陆军正在大规模列装的M1301步兵班车辆(Infantry Squad Vehicle,简称ISV),因防护薄弱、成本较高和实战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引发美军内部及军事分析人士的广泛质疑。有美军人员表示,使用该车运送士兵前往战场存在显著安全风险。
M1301是美国陆军为提升步兵旅战斗队、安全部队支援旅和陆军游骑兵部队机动能力而研发的专用轻型战术车辆,主要用途是搭载一个标准9人制步兵班(含士兵及装备)实现快速部署。该车于2023年启动列装,目前已装备多个作战单位。
公开资料显示,M1301基于雪佛兰科罗拉多ZR2民用皮卡改进而来,采用90%的商用部件,整车重量约2.5吨。其最大特点是“裸车”设计——无挡风玻璃、车顶和车门,这意味着该车既无装甲防护,也不具备防雷能力。尽管美军声称其额定载重1500千克(可搭载9名士兵及随身装备),并可通过UH-60“黑鹰”直升机外部吊运、CH-47“支奴干”直升机内外运输或C-130/C-17运输机低空空投实现灵活投送,但防护短板使其在实战中面临较大隐患。
性价比问题同样突出。M1301单车采购成本超过33万美元,而其原型车ZR2售价仅4.9万至6万美元。对比美军现役同类装备:具备基础防护能力的“悍马”越野车采购成本约22.5万至27.5万美元,“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采用完整装甲与防雷设计)成本为33万至40万美元,M1301在防护能力显著弱于JLTV的情况下,成本并未体现出预期的“商用改装低价优势”。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军宣称M1301主要用于战区外围非接触式兵员投送,但此类任务本可由成本更低的LMTV卡车或扩容版“悍马”越野车执行。更关键的是,其设计缺陷直接影响作战效能:驾驶员需固定留守车辆,导致步兵班实际战斗力量减员一人;若保持满编作战,则车辆因无驾驶员无法承担前线兵力补充或伤员撤离任务。
针对支持者关于“M1301牺牲装甲换取速度与机动性”的说法,美军内部人士援引模拟评估结果反驳——在多数实战场景中,搭载M1301的步兵连因缺乏防护难以规避对手侦察,频繁遭遇伏击,且该车在越野环境下速度显著下降。这一情况与21世纪初伊拉克战争中“悍马”越野车因无装甲导致大量伤亡的情况高度相似,当时美军士兵曾自行加装简易防护,美军后期紧急配发装甲型“悍马”。如今,M1301被批“重蹈覆辙”。
此外,M1301对战场救护能力的制约也被诟病:一辆车若遭遇打击,9人规模的伤亡将超出美军标准野战救护站处理能力,且该车无担架搭载功能,无法完成重伤员转运。
尽管争议不断,但美国国防部仍持续推进M1301的大规模采购,并为此调整装备采购计划。今年5月,美国防务部门宣布停止采购“悍马”“斯崔克”等多款装甲车辆,理由是“相关车型交付量已满足需求”,同时将M1301定位为“未来核心装备”,披露美国陆军总需求达2065辆。
有军事观察人士指出,这一决策反映出美国国防部对装备需求的判断脱离实战要求,采购流程存在明显漏洞。当前地区冲突中,巡飞弹和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已模糊“前线”与“后方”界限,地面车辆的生存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缺少装甲防护的M1301战场存活能力预计更低,其大规模列装的前景与实际效能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