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绝版“海鹰”落户澳大利亚)
资料图:MH-60R Seahawk(海鹰)特种直升机
2014年10月14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诺拉镇的信天翁海军航空站在风雨中迎来了一位“新战士”,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的首架MH-60R“海鹰”多用途直升机正式交付澳皇家海军,这也意味着澳海军在丧失直升机反潜能力将近15年后重新站到世界技术的最前沿。专家指出,澳海军已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支点,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扮演“第二美军”的角色,而澳军使用与美军完全同级别的MH-60R,显示出澳美防务关系达到新的高度。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对澳大利亚来说,将自己隔离于其他邻国之外的大海既是赖以自卫的“天堑”,也很容易成为危机四伏的“沙场”。由于澳大利亚从来都自认为是西方世界“不可缺席的一员”,导致该国建立以来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战争状态(都是到海外打仗),因此,保持海军特别是拥有强大搜潜反潜能力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就是涉及国家生命线的严峻课题。
冷战期间,澳大利亚先是依靠英国,紧接着是美国维护周边海域安全和航运线畅通,反潜直升机部队建设也没太放在心上,澳海军航空兵早年列装的S-58直升机和1987年换装的反潜型S-70B-2直升机,让澳大利亚人品味到了什么是“潜艇杀手”。别看S-70B-2挂着民用编号的称呼(那只是忽悠老百姓的障眼法),其装备完全与美军自用的SH-60B如出一辙,特别是高灵敏度的吊放声呐和强大的攻潜武器,让澳海军成为南太平洋上的“巡海夜叉”,有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潜艇曾到赤道以南的印度洋活动,可经常被澳海军抓到蛛丝马迹,其中S-70B-2功不可没。
然而,再能干的老兵也有“逐渐凋零”的时候,由于使用频率大,加上海上“三高”因素(高盐高湿高温)的影响,这批S-70B-2直升机的结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更要命的是,澳海军和国防部的错误投资使得S-70B-2机群没有维持战备的预算额度(比如澳海军盲目地在本已没有多少空间的阿德莱德级护卫舰上加装MK48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以及“死要面子活受罪”地维持中看不中用的科林斯级潜艇部队)。结果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S-70B-2直升机几乎完全丧失反潜能力,沦落为简单的“工作驽马”,只能搞搞物资运输和人员训练等杂役。近年来,美澳强化防务合作,华盛顿迫切希望堪培拉承担起印度洋-太平洋航道安全任务,澳国防部这才下定决心,于2011年采购24架MH-60R(价值30亿澳元),恢复澳海军的舰载反潜及巡逻、作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