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场视觉盛宴了解我陆军部分防空装备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王 新 童祖静 刘雅昆责任编辑:姚远
2016-09-27 19:50

高炮阵地多门火炮向空中目标进行迅速搜捕并实施火力打击。 赵佳佳摄

老炮不“老”:传统武器“借力”换新颜

9月11日拂晓,光暗、云厚、风沙大。“发现目标,方位××,高度××……”伴随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红军”防空群迅疾行动,57高炮炮手直奔战位,快速瞄准目标。在营连情报指挥车上,“蓝军”战机化作一个亮点跃然屏幕,通过雷达组网共享空情,情报指挥中心源源不断传来“敌”机最新方位与坐标。

15千米、14千米、13千米……“敌”机向阵地逼近,刚一进入射程范围,只见十余门火炮齐刷刷吐出长长的火舌,数秒后,“敌”机便在空中炸开了花。

就在笔者惊叹传统火炮上了战场依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时,刚指挥部队打下靶机的高炮五连连长梅贤君笑着走过来:“老火炮发挥新战力,靠的是‘借力打力’。”

见笔者一脸茫然,梅连长抬手指向远方的某新型导弹雷达指挥车,他向笔者解释道,传统火炮虽然威力大、火力猛,但准头不够,主要原因是配套的火控雷达跟踪目标不稳定,偏差太大。于是,他们通过技术改造,将新型导弹火控雷达的数据信号,经转换后引入火炮火控雷达,带动高炮拦截来袭目标。老装备借力新装备,不仅反应速度比过去快了近一倍,射击精度也大大提高。

“红缨”-6导弹作为传统防空武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装部队已经多年,但在战场上的作用依然可圈可点。初见“红缨”-6导弹,体积小、重量轻、配套设备少,仅需2个人就可以开展实弹射击,并具备射击姿势灵活、射击方式多样、射击方法简便易行等特点。在此次演习中,“红缨”-6导弹作为“补盲”猎手,多次杀得低空目标措手不及。

笔者在现场看到,“红缨”-6导弹发射阵地多配置在山谷凹洼处,这里往往是雷达“盲区”,他们通过远方观察哨指示敌情,对采取隐蔽突袭的超低空“敌”机实施突然攻击。由于“红缨”-6导弹由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只需几秒钟,所以一旦发现敌情,士兵扛在肩上就能射击,“敌”机很难及时作出反击。

临近傍晚时分,战斗再一次打响,虽然夜色朦胧,但借助“新力”,该旅57高炮和“红缨”-6导弹等传统武器装备成功“击落”多架“敌”机,成为防空作战的重要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