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首秀的乐与苦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杨王诗剑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8-11 09:41

图片合成:梁晨

很难想象,在被总统怒批“数字化系统费钱还不好使”仅2个多月后,美国海军最新一级航母首舰“福特”号就披上了“战袍”。更令人意外的是,穿上军装的新航母随即于7月28日完成了首次舰载机起降测试,用实际行动给满屏的质疑声回复了一个大写的“扬眉吐气”。但谁又能知道,风光的首秀背后,有乐也有苦。

舰载机特别是固定翼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作业,历来被认为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原因很简单,航母作为一个海上移动机场,其战斗力主要依靠各种各样的舰载机来体现和执行。如果无法完成舰载机的正常起降和调度,那么航母不仅不能将怀中长剑自海上伸出,反而很可能成为敌方试验反舰武器的理想靶标。

当然,就此认为“福特”号已经形成战斗力的观点也不准确。“航母形成战斗力”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各国海军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总体来看,舰载机起降是最基本的条件和要素。可以说,这次起降测试实力支撑了特朗普那句“10万吨的信息”的口号。

有人表示,美国海军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航母使用经验,“福特”号在舰体设计上也与“尼米兹”级没有明显差异,服役之后实现舰载机起降实乃顺理成章,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不容忽视的是,两级航母的起降设施存在根本差异。

众所周知,“福特”号是世界上首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和先进拦阻系统的航母。不过,美国海军精心炮制的最大“亮点”却一度变成了最大“污点”:在此前的研制试验过程中,这套全新的舰载机起降系统表现并不理想,发生上百次的故障,比预期标准高出数倍之多,成为了拖延“福特”号进度的罪魁祸首。

而此次起降测试是在新航母正式服役后,比此前分系统试验的背景和条件复杂得多,而且首次起降测试就取得成功,这表明,新系统不仅技术状态已趋于稳定成熟,并且已基本融入平台的大体系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福特”号首次舰载机起降测试可以理解为带有技术背景的训练,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验证。

至于美国海军为什么急于进行起降测试,外界纷纷猜测是为了给饱受质疑的新航母正名。但需要看到的是,正名必定是建立在实力之上,否则,只会闹出更大的笑话。显然,这次美国海军是有底气的。

尽管“福特”的首秀让美国上下好好乐了一番,但其中隐藏的苦涩或许只有海军自己知道。从新闻上看,完成此次起降测试的依旧是“老掉牙”的“超级大黄蜂”,即使考虑到未来美海军会继续采购改进型的“超级大黄蜂”,但仍“待字闺中”的F-35C才是新航母的“最佳拍档”。毕竟,航母战斗力的主要体现,不是平台而是舰载机,而从历史上看,新旧舰载机的“交班”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关于此次起降测试“扬眉吐气”的评价还要打上一个折扣。可以预见的是,当F-35C驾临时,“福特”号将面临新一轮战斗力生成过程。

无论怎样,世界海军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福特”号航母正在缓步迈向自己的终极目的地,过程也许曲折艰难,但前进的轨迹从未改变。实际上,“曲折向前”本就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武器装备难以得到实战检验的和平时期,耗资巨大、进度缓慢的新军事技术极易受到质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资效益或许很长时间都不会显现。不过,不能因为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就放弃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否则,一旦战火降临,所有自豪和骄傲都将化为硝烟与尘土。这,才是我们从“福特”号应该看到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