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末,在俄罗斯军事学院毕业生招待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到了几种领先于他国的全新“杀手锏”武器。其中,一款名为“海燕”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尤为引人注目。
据俄罗斯媒体披露,这款导弹在空中飞行时,以核动力发动机为动力,速度超快、射程无限、机动无边,能沿任意路径飞行,穿透现有的任何反导系统,对全球任何地点的任何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
这款武器真有如此强大的性能吗?难道以前人们就没有想到过开发这类武器吗?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核技术至上”的美苏冷战年代,人们就动了这个念头,研究过采用核动力的空中及空间武器装备。美苏两国当时希望,在人们头顶上飞过的这些核动力武器装备能“不知疲倦”地进行飞行和机动。只不过,由于相关技术太过超前,有些问题当时难以解决,到最后都无疾而终。
直到这一次,俄罗斯的核科学家们让“童话”变成了现实。今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公布了这款秘密研制的“末日武器”。此前,俄罗斯国防部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新型武器命名征集活动中,有近75万张网络选票投给了如黑色闪电般高傲飞翔的“海燕”。于是,化身为“暴风雨预言者”的“海燕”,成为俄罗斯武器库中又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
核动力轰炸机
“十字军”的末路
核动力轰炸机,是以核动力发动机为主要动力的一种战略轰炸机。几乎在原子弹研究成功的同时,美国就开始探讨核动力轰炸机的开发了。此后,经过几年预研准备,美国于1951年底在B-36战略轰炸机基础上,提出了NB-36H核动力轰炸机的研究计划。
NB-36H轰炸机,绰号“十字军”,采用4台核动力的螺旋桨发动机,同时配备了4台常规动力化学燃油的涡喷发动机。后者主要用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或者在核动力发动机空中工作异常时备用。
理论上讲,核动力发动机可以“永不停歇”地工作。在它的保驾护航下,只要机组乘员生理承受能力允许,NB-36H轰炸机几乎能够在空中无限飞行,并抵达世界的任何角落。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虽然美国研究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和试飞,证实NB-36H轰炸机的核反应堆能持续提供飞机飞行的动力,但毕竟在那个时代,技术和材料的水平都非常有限,人们还是很难解决核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小型化等问题。加之,美国民众普遍担心,这种核动力飞行器一旦发生事故坠机或遭敌方击落后,飞机解体带来的核泄漏和放射性碎片无疑将是一场噩梦。
正是处于技术和政治的双重考虑,研究了十几年并耗费了纳税人近5亿美元后,“十字军”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走到了尽头。
与美国相比,苏联在核动力轰炸机的开发方面力度更大。冷战时期,为与美国决一高下,苏联从1955年正式决定研制核动力轰炸机,而后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同一时期,苏联多个部门都提出并试验了多种构型的核动力发动机方案,还研制出了几种核动力载机平台。比较著名的就是以图-95M战略轰炸机为基础的图-95LAL核动力轰炸机。该型样机造得有模有样,其动力系统组成与美国NB-36H轰炸机类似,也是以核动力的螺旋桨发动机为主,同时配合化学燃料的常规动力涡喷发动机。与美国相比,苏联的核动力轰炸机在设计上整体性能更好一些,还能超声速飞行。
然而,与美国研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大同小异,苏联的图-95LAL轰炸机同样未能修成正果。上世纪70年代初,该项目被搁置;到了80年代,已完成的样机也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