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第二辑节选丨修身篇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7-27 10:48

君子义以为质。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舍利取义、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不仅是国与国交往的准则,也是为人处世所应坚守的价值信念。义和利并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而是义高于利、义在利先、重义轻利。

习近平引用“君子义以为质”,正是为了强调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个人修养,这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环境下,羞于言利的时代一去不返,追求利益成为一个人的正当权利。然而,如果见利忘义、先利后义,甚至把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那么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就难免会在利欲熏心中践踏公益,在唯利是图中超越底线。正因此,越是置身于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领导干部越是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避免心为物役、利令智昏,而始终让良知、德行与自律去驾驭利益。对领导干部来说,“以义兴利、以理导欲、兼重德力,才是正确的道路”。

原典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释义

《论语•卫灵公》记载了孔子关于“义”的一段论述。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孙(xùn):同“逊”,谦逊。意思是:君子以义作为立身之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言辞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去完成。这就是君子啊!另外,在《论语•阳货》中,孔子也有类似表述:“君子义以为上。”

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要求君子必须是重义、行义之人,同时还要“礼以行之”。关于“义”,《礼记•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即“义”是人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所考量的是行为的正当性。《说文解字》:“義,从我从羊。”清段玉裁注曰:“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义。”可知,“义”是善与美的标准。

《论语》多处言及“义”,且多与君子相关联。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可见,“义”是君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