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方位,让战争之树常青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石海明 林涵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8-02 13:37

今天,科技发展解决了确定性问题,但又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当人类战争从过去的陆、海、空、天(自然空间)的较量,不断拓展到电磁空间(技术空间)、认知空间及社会空间的较量时,多维空间的耦合与叠加无疑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这就向应对战争的军事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标杆,“有本事”的军人不仅要有一颗过硬的科技头脑,更应该有宽广的视野、艺术的修养、敏锐的思维等等,唯有如此,才能摸准未来战争的脉搏。

军事理论的发展水平集中反映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其精度、深度与韧度体现着一国军事能力的强度、宽度与高度。近十年来,各种军事理论走马灯似地照耀在世界军事舞台上,考验着我们对世界军事变革大潮的应对。

当然,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理论创新,首先源自对世界格局走势、国家安全状态及军事变革潮流的深刻洞察。作为一支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向披靡的英雄军队,站在信息化、智能化或生物化的夜空下,该如何面对自己昨日的辉煌?该如何廓清历史与现实的方位,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如何描绘转型的“路线图”,在“世界型”中闯出“中国式”?多年来,作为青年军事学者,我们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紧盯军事变革潮头,一直进行着持续深入的探索。

我们坚信,思想指向哪里,未来就在哪里。对这场智能化转型的“冲击波”,我们精准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方位。这本《战争树——两位青年军官的防务观察》只是我们探索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前沿科技、未来战争及大国战略,用我们的一双慧眼为国家安全眺望未来。

前沿科技。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生物交叉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在军事领域激起深刻变革的浪潮。比如人工智能,有人说,它是泡沫,其实不尽然。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领域,泡沫本身就是一个泛在的东西。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引爆公众的关注点,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个变革的门槛,这种变革是颠覆性的,是让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科技革命都相形见绌的变革。尽管这种智能化变革的浪潮可能还需要经历几次潮起潮落,但总的方向已乃大势所趋。无论我们给它冠之什么样的称谓,“后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后人类时代”“增强时代”,我们都感觉到了这种变革的力量。交通、翻译、军事、通讯、商务、教育,等等,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危机。因此,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动向,并深入思考其颠覆性变革背后所蕴含的军事价值。

未来战争。战争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近年来,大洋彼岸的美军不断推出一些新概念,“空海一体战”“混合战争”“影子战争”等,搅动着军事创新的天空。一支军队要主宰战场,就必须把目光投向远方,从科技颠覆战争的源头寻找变革的力量。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知晓有关战争的一切,都离不开对前沿科技的聚焦。生物交叉技术、大数据、智能科技、云计算、算法革命、基因剪辑,等等,所有一切可能重塑社会的革命,都会在军事领域掀起惊涛骇浪。因此,在未来,我们仍然需要敞开心智的大门,捕捉科技地平线的任何风吹草动,思考着后天的事情,才能应对好明天的变革。

大国战略。大国较量,是生与死的博弈,是力与智的竞逐。在人类社会依然奉行丛林法则的今天,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于随心而为,必须在理性主义的框架下深耕精谋,构建起一整套应对挑战、化解危机、经远谋略的思、策与案。这就需要对人类社会建构的科技、军事、金融等领域有融会贯通后的大整合、大思考与大想定。在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穿越多学科的篱笆,转换思维,以新全球化时代中国为圆心,放眼世界,观国际时政风云,察天下军情大事,谋民族复兴良策。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就在我们全书整编完稿之际,我们敬爱的老师刘戟锋将军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2018年1月6日上午,科技日报军事部主任张强说要组织一个悼念稿件,在发给张强的稿件中,我们这样写道:

“刘老师有多重身份,作为哲人,他把智慧传递给学生,作为将军,他把担当传递给学生,作为军队理论工作者,他把坚定的信仰传递给学生。我们每个人看似与世界的接触面很大,其实很小。作为老师,他最大的影响不是知识、方法及学问,而是让学生们从他身上看到了如何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坦荡的人、通达的人、坚定的人。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这种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将越发显现出来。我们学生也深切地怀念这样的老师,敬重这样的老师,也愿意将这份爱出传递下去。我想这也是老师的心愿。”

感情就是泥和土,很多时候是说不清的,是混沌的。如果非要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话,学生们只想说,刘老师,我们想您!

战争之树常青,思维之花常新。《战争树——两位青年军官的防务观察》是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哲学学科点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交给老师的答卷。

(本文经作者授权,摘自《战争树——两位青年军官的防务观察》一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