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一部撼世的精神画传
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在京召开《柳青画传》出版座谈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有关领导7月13日汇聚京城,畅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柳青画传》,意在追忆柳青坚守信仰,为党的事业、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精神,志在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深层次地回答“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
座谈会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著名文化学者雷涛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978年柳青的病逝,无疑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失去了一颗文学巨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好公仆、好党员……
柳青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我们中华民族不仅留下了经典传世的文学瑰宝,而且还留下了他作为共产党员、人民作家洞察社会的远见卓识,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他那坚守信仰、情融百姓心、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精神。恰如柳青的同乡、同事、著名作家路遥讲的:“柳青是我的文学教父、精神导师。”
斯人已去,但精神永存。就在柳青逝世14年后的199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两位在蓝田县蹲点的干部,他们是柳青当年的同事,这一次专程来柳青墓拜谒。当看到荒凉、凄惨的柳青墓地,他们在柳青墓碑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地向有关部门写信,呼吁修建柳青墓园……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原主席陈忠实背负着人们的呼唤,肩负着人们的期盼,奔走相求。求助宣传部门和民政部门,他们说柳青不是烈士;求助文物部门,文物部门说柳青不是明清以前的历史人物,不在保护之列。就在陈忠实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情况下,他把老脸一抹,去找他当年文学好友、当时办企业的董颖夫。董颖夫一拍即合,说:“你说咋办,咱就咋办,为了伟大的人民作家,我掏钱,你安排。咱们一定要把柳青的墓园建好。”
董颖夫这位陕西愣娃,不但配合陈忠实掏钱建起柳青墓园,而且还成立了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担任执行会长,设立了柳青文学奖。在搞好企业的同时,又编写排演了现代秦腔剧——《柳青》。
在“文化大革命”中,关在牛棚、躺在病床上的柳青双手吃力地拉着王曲区委书记孟维刚的手说:“维刚啊,我这一辈子没求过谁,这回求你了。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想办法和皇甫村的乡亲们,把我拉回皇甫。如果有条件的话,给我买个枋;没办法的话,就用这条被子把我卷了,埋葬在神禾原上。我生是皇甫村的人,死是皇甫村的鬼。我要在神禾原上看着皇甫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等50年后再给我做结论吧!”
可是在不到50年的今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六次号召党政干部要学柳青。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使在皇甫村成长起来的郭文麟深受鼓舞。在学习过程中,郭文麟发现,在周围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由于对柳青那个年代不熟悉,对柳青事迹和精神不了解或了解肤浅,只认为柳青是深入生活的作家,而不了解他坚守信仰的风骨人格精神。加之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学习柳青精神上,普遍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据他了解,全国没有一家研究单位和宣传部门及一个理论工作者对柳青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和考证。于是,郭文麟决心把他所知道的柳青、认识的柳青高大形象编著成书,用生动真实的事例再现给人民,把“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的答案告诉读者。因此,近几年来,郭文麟下大气力收集了有关柳青的历史资料,再次走访了和柳青有关的人和事,特别是走访了他的好友董颖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董颖夫说:“老哥我这几年身体很不好,不能亲自上阵和你一块完成这项使命了。但老哥坚决拥护和支持你干好这件重要的大事,你需要哪方面的帮助,老哥尽力而为。相信你出山能扛起挖掘、研究柳青精神这面大旗,探讨、解决好‘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什么’这一人们比较迷茫困惑的问题。”
郭文麟组织了编撰团队,三年多他们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柳青逝世40周年的2018年6月26日,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人民出版社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了“弘扬柳青精神座谈会”。2019年4月19日,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组织全国专家学者汇集首都北京,对他们编撰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青在皇甫》、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柳青言论集》进行了座谈,志在呼唤弘扬柳青精神,更好地编撰《柳青画传》,真正回答好新时代我们向柳青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柳青,为谁寻路,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为谁铸魂;让人们真正了解柳青是怎样跳出单纯作品的艺术圈,而走进实践的深处,融入农民,描绘农民,感受农民心灵,表达农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书写农民,描绘农民,歌唱农民,为农民号脉,开药方,找出路,真正做到立足祖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为人民而歌的奋斗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柳青?柳青始终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倾注在人民身上,自始至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时代立言,为时代铸魂。他心里时刻装着祖国和人民,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他以自己的一生,实现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忠于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