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海上蓝军”搅动“未来战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钱晓虎 奉云鹤 陈海涛 责任编辑:孙悦
2023-01-07 06:12:52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推动实战化训练走深走实——

“海上蓝军”搅动“未来战场”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通讯员 奉云鹤 陈海涛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拉开战幕,该试训区官兵迅速奔赴战位。柳小江摄

新年伊始,渤海湾畔寒风凛冽。记者来到被誉为“海上蓝军”的海军某试验训练区采访,始终被官兵练兵备战的如火激情感染。

“我们不敢松懈!”“海上蓝军”作战试验研究团队领军人张殿宗向记者说起一段难忘经历,那次演习复盘,有一线部队舰艇长反映他们组织的演练因战场环境构设不逼真,收获不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现在科技在变、战争在变、对手在变,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到了战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该试训区领导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到这段经历,直言如芒刺背,“胜利的军队用未来的观念打今天的战争,失败的军队用昨天的观念打今天的战争。”

在试训区采访的短短几天,记者始终被浓厚的研战谋战氛围包围:没有思想“破冰”,何言打赢未来海战?未来“打什么仗”,如何探索前沿科技,构设复杂战场环境?将来“和谁打仗”,如何摸清对手底数,建强专业海上蓝军力量……磨砺胜战的思想“刀锋”,追寻海战的制胜“秘钥”,俨然成为该试训区官兵的思维习惯。

“某型飞机的压制干扰半径大,演练方案能否检验装备极限性能”“目标距离已满足导弹射程,应先发制人,继续干扰压制会不会贻误战机”……记者走进忙碌的导调中心看到,实案演练还未展开,任务前的“思维对弈”早已“硝烟弥漫”。

“惯性思维框住了官兵,使他们离真实战场越来越远,要想突破‘思维藩篱’,就得多反问自己,训练中习以为常的老经验能不能解决新问题,试验中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能不能检验新装备?”谈起一场场激烈的战前“头脑风暴”,高级工程师刘镝记忆犹新。

“经验用好了是个宝,用不好反而成枷锁。”刘镝对此深有体会。这些年,试训区在专业技术干部中探索推行“项目总师负责制”,打破编制和专业壁垒,组建一个个自主运行的项目团队,并以揭榜竞选方式选拔“领头雁”,激发官兵科研创新动力。前不久,在某项目总师聘任大会上,85后女工程师杨琳脱颖而出,竞聘成为试训区最年轻的项目总师。

“要让想打仗、能打仗的人走上关键岗位,才能凝聚更加强大的胜战力量!”话音刚落,演练已经开始。在刘镝和同事们的操控下,一张电磁大网在无形空间织就,岸基、海上、空中、网络等多维攻击同时展开,对红方舰艇实施立体围剿。目标看得见怎么打,看不见怎么办,忽隐忽现又该如何灵活应对……置身电磁密布的“海战场”,面对一个个危局难局,红方舰艇官兵见招拆招、沉着应对,险象环生的战斗场景让旁观的记者手心冒汗。

“这是真打仗!”演练间隙,记者抓住机会视频连线某参训舰长。谈起刚才的经历,他直呼“过瘾”:找到了真打仗、打硬仗的感觉!

密切协同怎么协同?灵活机动如何机动……记者注意到,官兵平时见惯不怪的作战细节在对抗中被一一检验。随舰出海的试训区高级工程师张安民告诉记者:“打仗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通过仿真推演,能够帮助参训官兵找到制胜‘最优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这要求我们不断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在一次次挑战极限的训练中帮助舰艇部队‘浴火重生’。”张安民告诉记者,在“海上蓝军”步步“紧逼”下,红方舰艇在这里加钢淬火,参演官兵从这里“化茧成蝶”,这是让他感到最欣慰的“战绩”。

夜色渐浓,导调大厅灯火通明。随着电子屏幕上演练结果实时呈现,红方趁热复盘。主持评估的正是项目总师杨琳。她介绍说:“以往演练结束后,我们至少要等半个月才能拿到评估报告,现在系统自动采集数据,经过智能处理后立即生成科学翔实的评估报告,极大提高了演练效率。”

将“经验依赖”转变为“数据引领”,是试训区官兵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杨琳告诉记者,她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速科技向战斗力转化”这一论述感触很深,“数据就是战斗力,分析掌握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是拨开战争迷雾、读懂未来战争的关键。”

兵马未动,数据先行。杨琳带领记者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数据工厂”雏形——以试验总案、作战试验、演练任务为牵引,设计了拥有多条生产线的主体架构,并通过综合应用平台,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其数据产品前伸可以回馈反哺装备研发工作,后延可以服务部队战法训法创新。

“转型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极具活力的转型。”目之所及,反映类似创新理念的标语随处可见。在试训区专门设立的“为战服务办公室”,工程师商乐说起自己新年度的工作安排:收集整理一线部队提出的作战需求,将其列入“科研需求库”,对接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展开课题攻关,邀请包括院士在内的近百名专家进行科研会战……

“心中有战局、眼中有敌情、时刻有准备。”结束采访之际,记者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此时,营区的灯光点亮夜色,一条“从这里走向战场”的标语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