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部聚焦实战从严开展补差强能训练——
野外驻训跳出“舒适区”
■穆思远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新凯
该部车队快速机动。刘志词 摄
星月当空,夜风微凉,多型装备车辆在陌生路段快速机动行进。火箭军某部方营长一边用目光扫视途经地域,一边思考哪处山地适合隐蔽待机、哪条岔路方便快速转进,在脑海中“预演”各种作战行动。
“虽然还未抵达驻训场,但从驶出营门的那一刻起,‘战斗’就已经打响。”方营长告诉记者。
“练兵备战是千锤百炼的过程,只有主动跳出‘舒适区’,才能练出真本领、硬功夫。”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为拓展驻训空间、丰富训练内容,从严锤炼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他们专门组建“蓝军”分队,区分不同地域环境和任务类型开展实战实训。今年,该部增设临河水湾、密林山地等10余处陌生驻训地点,通过分批次转场、交叉滚动轮训等方式,让官兵经受更多未知战场的考验。
机动途中,各主战分队以小群多路方式开赴驻训场。官兵刚抵达某野外驻训点,就接到导调组“进驻即打”的命令,各作战单元立即与“敌”展开激烈较量。硝烟未散,复盘总结随即展开,红蓝双方围绕指挥筹划、隐蔽伪装等方面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该部领导介绍,为聚焦实战补差强能,此次驻训,他们不断提升训练难度,科学制订不同课目训练计划,倒逼官兵找差距、查弱项,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训练质量;增加午夜后反击训练频次,针对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集智攻关、研究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训练方案;区分指挥员、主要骨干、备份号手等不同层级,细化岗位职责、处置流程、战场分工,帮助官兵提升适应战场需求的战斗技能……
一次路线勘察行动中,一辆勘察车突发故障,综合防抗班组指挥员打开发动机盖观察研判后得出结论——发动机配件老旧需更换。还没等修理员赶到现场,驾驶员已自行完成配件更换,训练继续展开。
看到这一幕,负责现场督训的该部作训参谋并不意外:“未来战场情况复杂多变,对官兵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培养更多满足战场需求的全能型人才,才能促进部队战斗力建设。”这名作训参谋介绍,他们探索推行“一专多能、一兵多用”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官兵不断拓宽能力边界,大部分官兵掌握两门以上专业技能,大幅提升了战场适应能力。
“从‘一岗精’到‘多岗通’,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思维的转变、能力的提升。”某发射营田营长介绍,为进一步培塑官兵战场思维,他们要求各分队官兵围绕任务地域和重点目标展开“一地一案、一情一案、一段一案”研究,对作战环境、行动方案钻研不透的不许转场,倒逼官兵主动思战谋战研战,不断提升应急应战能力。
日前,该部一场快速机动部署训练拉开帷幕。在验收此前研究成果的答辩环节,田营长对照原定昼夜部署转换方案,提出野外驻训的3类10余项改进措施,顺利通过考核。走下答辩席,他立即返回战位,带领全营官兵迅速向下一处陌生地域转进。
训练掺不得半点水分
■杨 悦
习主席深刻指出:“部队还是要练,要随时准备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野外驻训,是部队锤炼实战能力、提高打赢本领的“黄金期”。各部队只有让训练中的每个环节都经得起硝烟检验、每道考题都融入实战背景,才能把这一实战化训练的“黄金期”变成战斗力增长的“跃升期”。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野外驻训是贴近实战的练兵方式,掺不得半点水分。打仗硬碰硬,战场上需要的是打破套路的战场思维、以变应变的实战意识。为走出训练“舒适区”,练就打仗真本领,火箭军某部将驻训点设在陌生地域,陆军某旅摒弃套路化的演练方案。两支部队都按照“真、难、严、实”要求,将不符合实战要求的“花架子”“虚把式”赶出驻训场,在对接战场中实打实提升部队战斗力。
实战化训练是一个不断为战斗力“提纯”的过程。各级唯有挤掉练兵备战中的水分,坚决杜绝一切游离于战斗力标准之外的虚耗,坚决抛掉影响备战打仗精力的包袱,才能有效锤炼战场制胜本领,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这场演练没有“剧本”
■陆军某旅某连干部 叶天双
前不久,一场多火力、多弹种、跨昼夜的实弹射击综合演练,让我强烈感受到驻训场上的新变化。
按照以往经验,演练一周前,各项方案计划便已基本确定,为官兵留足准备时间。可这次演练,我们等待数日,却迟迟没等到方案下发。这让我感到一种“暴风雨前的平静”。
果然,直到演练前一天,连队才接到上级下发的方案。更让我们意外的是,方案明确:此次演练全程不设脚本、不定套路、不打招呼,重点突出战场特情的随机性和未知性,旨在检验部队复杂情况下应急应战能力。
演练当天,随着“战斗”打响,炮长谢文首战即遭挫——车组抵达发射阵地后,还没来得及调整装备参数,就被导调组命令打乱重组。按照新的作战要求,他需要与列兵瞄准手李权海配合完成射击。面对从未合作过的新瞄准手,谢文心里没有把握,我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不出所料,实弹射击过程中,弹着点出现偏差。谢文立即命令车组成员进行修正,展开新一轮火力打击。最终,他们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成绩较以往明显下滑。
“打仗从来没有套路,战场最忌一成不变!”复盘会上,机关干部董德龙的一番话,让我们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以往实弹射击演练,我们总会提前准备各类特情处置预案,官兵只需按预案走好每一步流程就能完成任务,这显然不符合实战化练兵要求。
观念不更新,战斗力建设就会偏离“靶心”。演练结束,全连官兵立即对照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后续训练中,我们打破常规训练套路,依托野外复杂环境组织专攻精练,在“增变数、研招数,想敌情、练特情”中扎实锤炼打仗本领。
最近一次训练,连队被抽调至某陌生地域进行实弹战术考核。导调组将多种特情随机组合,不断设考题、出难题,我和连队官兵见招拆招、灵活处置,圆满完成实弹战术考核。
从“拿着‘剧本’演”到“抛开预案练”,驻训场上的变化,让向战为战的导向愈发鲜明。随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深刻改变,我们只有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敢于在平时训练中跳出“舒适区”,战时才能多一分打赢底气。
(胡庆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