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集团军某旅强化官兵科学训练意识——
训练热身不再“千篇一律”
■龚 正 马剑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付君臣
通用400米障碍训练前,该旅官兵正在进行热身训练。张仲彪 摄
施训看点
为有效控制训练伤发生,维护官兵身心健康,支撑部队战斗力建设,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针对存在的训练理念和技术落后,训练科学性、规范性不高等问题,明确规范“热身—训练—放松”闭合训练流程,创新技术方法,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转臂摇摆、伏地登山、转髋跳……10月上旬,第80集团军某旅某连通用400米障碍训练前,先组织官兵进行热身训练。记者注意到,热身时,他们不再简单地从头到脚“动”一遍,而是针对该课目特点,有针对性地活动身体。
训练现场,中士陈小林带领官兵进行“弓步走转体”训练。“这是专门针对400米障碍中‘三步桩’和‘壕沟’两个障碍设计的热身训练——弓步走可以激发大腿肌肉力量,转体能有效‘唤醒’核心力量,避免跨越障碍时由于发力不均导致腰胯受伤。”陈小林一边纠正动作一边说。
陈小林介绍,以往“全身‘动’一遍”的训练方法,虽然能起到热身效果,但对一些专项课目而言作用并不明显。比如说,3000米跑等有氧训练课目,需要重点激活髋关节与心肺功能;引体向上等力量训练课目,则需要通过激活肩关节与肩胸肌肉韧带,以防造成训练伤。
“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遵循运动规律,高度关注基层官兵体能训练‘以跑练跑’‘以杠练杠’等问题,引入现代运动学理念,使组训施教更加科学规范,也更有针对性。”该旅作训科庞参谋告诉记者,新大纲施行后,他们第一时间组织单位训练骨干学习大纲改点,引导官兵充分认识训练前热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帮助组训人员进一步掌握科学热身方法,该旅还邀请院校军事体育专家来队授课,为官兵讲授不同课目的热身重点和注意事项。
翻开该连的周训练计划,记者看到,每个课目都备注了热身训练内容。“结合教学内容,我们针对不同课目设计了专项热身动作,帮助官兵快速激活肌肉的同时调动好身体机能。”庞参谋介绍,如今他们采用“10分钟热身+40分钟训练+10分钟放松”的模式组织训练,总时长没有增加,官兵的训练成绩却明显提升。
离训练结束大约还有10分钟,训练场上传来一声哨响。“所有人进行放松训练!”随着陈小林下达口令,参训官兵利用辅助器材展开放松训练。
“如今,10分钟的放松训练已被正式列入基层连队周训练计划。”庞参谋告诉记者,以单杠训练为例,如果训练后不进行充分放松,官兵很容易因肌肉酸痛影响后续训练。
新大纲施行后,该旅结合卫生员集训等时机,邀请部队医院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基层骨干和连队卫生员传授训练放松技巧。他们还依托各营医务室打造集针灸、理疗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复室,帮助官兵在高强度训练后缓解肌肉疲劳、加速体能恢复。
“自从热身放松成为训练‘必修课’,训练伤病率明显下降。”该连韩连长表示,“热身—训练—放松”闭合训练流程帮助大家养成科学训练习惯。如今,利用课余时间研究科学训练方法的场景处处可见,官兵“科学训练、高效训练”的意识显著增强。
观训小议
磨刀不误砍柴工
■杨 悦
军事体育是战斗力生成的基础,我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军事体育训练。
近年来,随着科学训练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军事体育训练在内容、方法和理念方面都呈现出新气象。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将基础知识单独成章,不仅系统普及了体育训练常识、运动人体科学和训练伤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还明确规范了“热身—训练—放松”闭合训练流程,使一些与科学训练理念不符的“土办法”“老套路”逐步退出训练场。
科学训练,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军事体育训练效果。第80集团军某旅摒弃“从头到脚‘动’一遍”的热身方法告诉我们,军事体育训练必须讲求科学,打“疲劳战”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只有遵循运动规律,合理负荷、循序渐进、分类施训、均衡发展,才能科学有效地提升官兵的体能素质。
磨刀不误砍柴工,体现的是科学训练与刻苦训练的有机统一。各级带兵人既要从严组训,激发官兵精武强能动力,还要坚持科学训练理念,找准科学组训方法,在提升官兵训练成绩的同时帮助大家养成科学训练习惯,让每一滴汗水都为战斗力而流。
参训笔记
成绩提高了,伤病减少了
■第80集团军某旅某连干部 周 杰
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明确规范“热身—训练—放松”闭合训练流程,旅里按照新大纲规定,制订了新的训练方案。方案公布后,却一度让连队训练骨干心存疑虑。
“操课只有一个小时,拿出20分钟来热身放松,到底值不值?”不少训练骨干认为,训练成绩是靠时间累积练出来的。过去,为了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有的训练骨干压缩了训练前的热身时间,提高了部分课目训练成绩。但久而久之,这种“唯强度论”的训练方式也给官兵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一些官兵因热身放松不到位,导致训练后肌肉酸痛甚至出现训练伤。
新的训练模式“行不行”,归根结底要靠事实说话。试行一段时间后,“热身—训练—放松”闭合训练的效果逐渐显现:几名单杠成绩落后的官兵打了“翻身仗”,连队总体训练成绩水涨船高,训练伤的发生率也较往年明显下降。前不久召开的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上,一名原本对新训练方案持怀疑态度的训练骨干由衷感慨:“热身放松不是训练的‘附加选项’,而是提升成绩、预防伤病的‘重要一环’。”
平时训练中,我们区分不同课目制订针对性热身放松计划,真正实现了“练什么课目就做什么热身”,推动“热身—训练—放松”的闭合训练流程越来越规范。
如今,热身放松已成为连队训练的“必修课”,20分钟的热身放松时间雷打不动。更可喜的是,连队训练骨干不再依赖经验粗放式组训,而是通过聆听专家授课、学习运动学知识等方式,掌握了不少科学热身放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