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出击 淬炼剑锋
——火箭军某部组织夜间训练见闻
■崔钊钒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新凯
仲秋子夜,火箭军某部一场夜间训练进入关键阶段。
密林间,某营李营长带领官兵密切配合,驾驶战车向目标区域快速机动。
突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山间道路泥泞不堪。李营长通过车载电台提醒各装备车驾驶员密切观察路况,拉大前后车间距,部队机动速度明显降低。即将占领阵地时,一辆装备车意外陷入泥坑。李营长指挥应急保障小组冲进雨幕,争分夺秒展开作业。经过一番紧张操作,装备车缓缓驶出泥坑,部队继续向目标地域挺进。
“只有在难局险局危局中经受淬炼,才能练就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该部领导介绍,夜间训练筹划阶段,机关专门勘选数十处训练场地,紧贴实战构设战场环境,立起“聚焦实战训、从严从实评”的鲜明导向。为了让训练更有针对性,该部根据官兵平时训练表现,精心设置导弹战斗发射、快速转换部署等重点内容,检验部队复杂条件下应急应战能力。
夜色如墨,急促的哨音划破夜空,一场战斗发射训练拉开战幕。参训官兵迅速集结,全副武装到达各自战位,驾驶装备车辆向指定点位进发。
“发现‘敌’无人机侦察,快速隐蔽!”行进途中,随着指挥员指令下达,驾驶员停车熄火,官兵利用丛林地形、搭设伪装网快速完成伪装防护作业,有效规避“敌”无人机侦察。
“夜训不是简单地在夜间完成白天的动作,而是要把实战中夜间可能遇到的敌情和困难全部练一遍。”该部领导告诉记者,进入后半夜,人体机能有所下降,夜间训练对官兵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训练全程设置战术背景,融合穿插基础操作、技战术运用等多个课目,导调组根据考核进度,临机导调“敌”无人机侦察、战斗“减员”等多个特情。不仅如此,他们根据作战形态和作战样式变化,探索夜训单元对抗、编组对抗方法路子,遴选专业骨干组建蓝方分队担任“磨刀石”,在高强度、高仿真对抗中检验官兵实战能力。
一路行进,“战斗”不断,蓝方分队发起多波次袭扰、多方向进攻,参训官兵使出浑身解数与对手斗智斗勇,最终按时抵达发射阵地并完成模拟发射任务。
临近破晓,战斗警报又一次响起,官兵马不卸鞍再度出发,一辆辆战车在轰鸣声中隐入密林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