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问基层“带兵难”:带出好兵其实并不难!

来源:“军营观察家”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永飞 发布:2019-04-16 10:41:5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第四问:“爱我”为何难“开口”?

解难扶困还需尊重隐私

典型事例:在某旅采访,听说三连有一条“特别规定”:为官兵解难扶困,不得涉及个人隐私。

为啥定这个规定?连队干部谈起一段“教训”。有一次,一名老士官闯进连长房间,气呼呼地说:“我的事情,你们以后别管了,我丢不起那人。”

当时,连长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事情原委。这名老士官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孩子。刚开始以为是与妻子聚少离多造成的,连队专门让他“算着日子”休假。后来,他发现自己患了“难言之隐”。

连队干部知道这个情况后,一边宽慰老士官,一边悄悄帮他联系医院进行检查,还托人四处寻医问药。老士官很是感激,但也有些难为情,专门找到连队干部要求帮他保守“小秘密”。半年多后,老士官夫妻俩身体经过调理,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

一次上级调研座谈,连队干部梳理“暖兵事”,不经意间透露了老士官的“秘密”,很快就传遍全连。老士官感觉自尊心遭到莫大伤害,气得满脸通红:“让我这张脸往哪搁?”

后来,连队干部虽然主动找到他道了歉,但他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本来还可以多干几年,可等到第二年便选择了退伍回家。这件事后,战士对干部骨干一度产生“信任危机”。费了很大劲连队才挽回战士的信任,出台的“特殊规定”也一直沿用至今。

记者感言:解难本是送“真爱”,弄巧反拙就成了“伤害”。近年来,部队上下注重为官兵扶困解难,做了大量工作,也赢得官兵纷纷点赞。但有的单位为了凸显成绩,却忽略了尊重和保护官兵隐私,影响了官兵关系。带兵人既要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所急,更要顾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于细微处多用心,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真正让好动机得到好效果。

资料图

■第五问:“黑脸”为何难“掌兵”?

装出来的威信难服众

典型事例:某团二连吴连长,上任之初有人告诉他“带兵不要总和战士嘻嘻哈哈,连长就该有连长的威严”。此后,他不苟言笑,工作严字当头,没事也喜欢黑着脸。每次上了训练场,他总是先训诫战士们:“我能做到的,你们也要做到,做不到的就反复练!”经过这么一抓,训练成绩还真上来了,但战士们却背地里说他“心太狠”。

一次体能考核,有名战士感冒未愈,仍坚持跑5公里越野,结果加重了病情。别人问他有病为啥不请假,他支支吾吾地说:“本来是想请假,但一看到连长的‘黑脸’就不敢开口了。”这件事后,这名战士对吴连长更是敬而远之,走路都尽量躲着他。

本以为板起脸来就能管住兵,能够严而生威,可没想到适得其反。团领导找到吴连长,提醒他不要整天绷着脸,遇事多跟战士们唠一唠。

此后,吴连长的脸上逐渐多了笑容,没事的时候就扎进兵堆里聊聊天、逗逗乐,双休日和战士们打打球、甩甩扑克牌。但在执行上级指示、落实条令条例、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他“黑脸”依旧,做到公平公正、分毫必究。如此一来,他的威信不但没降低,说话也比以前有威信了,当连长头一年就把连队带入先进行列。

记者感言:带兵人的威信不是“装”出来的,能不能管住兵,不在于你是否板起脸来,最重要的是赢得战士们心里的认同。这种威信,源自精武强能过硬的本领,源自正气充盈良好的形象,源自危急时刻的带头冲锋,源自浑身散发出的正能量。要想带好兵、打胜仗,干部骨干就要放下架子,多从战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打心眼里尊重他们,战士们自然就会铆足了劲努力工作,成为一个个敢打敢冲的“小老虎”。

1 2 3

责任编辑:宋丽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