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翁春芳:和战士一起奋斗的日子“最美”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翁春芳 发布:2019-09-09 09:25:3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想让战士建功新时代,连队干部就要带头投身新时代的梦想,划出“最美的航迹”

翁春芳(左一)带领连队战士巡线。睢心阳摄

我们连维护的线路绝大多数处于高山峡谷,洪水、泥石流、雪灾频发,保证国防通信线路时时畅通是中心任务,也是最大的挑战。我们把完成任务作为检验提高官兵备战打仗本领的标准,大项任务、紧要关头、危险时刻连队干部冲在前、带着干。

2017年7月,连续几天的大雨致使澜沧江江水暴涨,10余处线路出现断点。我一面紧急向营里汇报,一面与地方运营商沟通使用备用路由代通线路,而后带领官兵火速赶到现场抢通。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山洪,我把保险绳一头拴在负责架设过江光缆的四级军士长郑成兵身上,另一头拴在自己腰上,在江面铁索上一寸一寸地抢通线路。我们连续奋战3天,终于恢复了通信。事后,郑成兵问我,如果那天他掉到江里了,也会把我拽下去,弄不好会出危险,为什么还是始终拽着他?我说,每名战士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必须用生命确保他们的安全。从那以后,无论是跨江作业,还是“天路”巡线,战士们都愿意跟着我们一起干。

以前,刚到连队的官兵,要想适应艰苦的高原环境,完成艰难的高原巡线任务,要用很长时间,适应不了的就想打“退堂鼓”。为此,我和连队老士官一起总结实践,摸索出一套高原抗眩晕、抗恐惧和安全防护训练措施办法,缩短高原适应期,尽快让新兵安定下来。

新兵龙逸,第一次走在仅有两个脚掌宽的巡线路上,看到左边是60多度的陡崖,陡崖下100多米就是波涛汹涌的金沙江,脸色发白,双腿打颤。我一边给龙逸打气,一边小心翼翼地用探路棍试探着铺满碎屑风化石的路,一脚一脚跺出一个个小脚窝,带着龙逸一步一挪往前走,助他完成“成人礼”。和龙逸一样,这些年,无论是最危险的江上架设光缆作业,还是险象环生的高原巡线,我都带着大家一步步战胜自我,在磨炼中提高业务能力。

想让战士奉献新时代,连队干部就要带头响应新时代的召唤,建设“最美的家园”

雪域高原条件艰苦,要想让官兵留下来扎根奉献,光靠主官带头还不够,必须把连队建成一个温暖的家,把建连育人当成过日子,一天3顿饭天天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一件事儿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让战士感受到家的温暖,进而把连队当成家来建。

为了改善大家生活,我和官兵一起清理垃圾场,挖鱼塘、围猪圈、修菜园、改建养鸡场等。受到感染带动,战士们也买来小鸡、鱼苗、兔子、鸽子养在连里,原来一个冷清的小营院慢慢变成了一个“大家庭”,训练之余,战士们都会跑到大棚种种菜,跑到后院喂喂兔子,享受“家”的温馨。有一天,战士们自发地把一个大写的“家”字挂在综合楼大门口,我知道,这是大家把连队当成家了,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感觉自己的辛苦和付出太值了!

带兵就是带心,留心才能留人。一次,有个战士的父母来队探亲,就带了几条家乡的烟给我,被我拒绝了。没想到,那几天这名战士处处躲着我,我叫他到办公室细聊才得知,原来他以为是我对他有意见才不收“这份小心意”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我一方面耐心解开了这名战士的“思想疙瘩”,另一方面在全连官兵面前立下“军令状”:“从今天开始,戒烟!”原来一天一包烟的我,再也没有抽过一根烟。行动是无声的力量,也是最有力的领导。如今,连队风清气正,官兵心齐劲足,士官骨干个顶个,工程师王耀中校4年多了天天和战士们一样出操巡线,4名士官扎根高原14年多干劲不减,大家齐心协力推动连队全面建设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回想这5年,我已经从刚来时的不安与焦虑,变为和连队深深地融为一体,连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闭着眼睛我都知道是个啥样,官兵心里头在想啥、在盼啥,不用说我也一清二楚。我由衷地感到,越是苦地方、累地方,就越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只要我们每名官兵都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强军思想、干强军事业,就一定能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特约记者  张能华 整理推荐  

1 2

责任编辑:宋丽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