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拐”的他第一次以这样的姿态面对“四道拐”的父亲……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孙伟帅责任编辑:宋丽丽
2019-12-18 09:23

与这样的繁华景色相比,驻澳门部队特战连连长李杨春更喜欢看营区另一侧的万家灯火。每当看到窗内透出温暖的灯光,李杨春就会想起远在山东的亲人。有一次,他在除夕夜站岗,绚丽的烟花在他身后的夜空绽放,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他眼前穿梭,他甚至听得出“有不少人是从老家那块儿来的”。

这样的场景让李杨春觉得心安。这正是他们付出的意义所在。

澳门有一条极有名的老街。班长骆涛在2017年夏天之前,只知道名字,却从没有去过,直到那场天灾来临。

2017年8月,澳门遭遇50多年来最强的一场台风——“天鸽”。当时,身处珠海基地的骆涛看着窗外被强风吹得左右摇摆的大树,心中便对澳门的灾情有了预估。果然,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树木倾倒在路上,海水倒灌进城市……澳门许多设施陷入瘫痪状态。那一晚,驻澳门部队营区的电话声此起彼伏。很快,骆涛和战友们接到命令,迅速开赴澳门城区,帮助澳门市民抢险救灾。

雨点噼啪噼啪地打在卡车上,坐在车里的骆涛心急如焚。车内很安静,可骆涛知道,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不平静。

当一辆辆卡车到达救援地点,骆涛听到有市民用粤语大声喊:“解放军来了!”接着,他看到许许多多的澳门市民走出来,跟着叫道:“解放军来了!”

瞬间,骆涛的记忆被拉回到9年前。那天下午,在教室做题的骆涛突然感觉到剧烈的晃动,他还没反应过来,就听有人大喊:“地震了!”一时间,所有人慌张地向教室外冲去。最终,在老师的指挥下,所有同学被安全疏散到操场上。一转身,骆涛看到距教学楼不过几十米的一座楼房已经坍塌。尘土飞扬中,骆涛被吓蒙了。那一天,是2008年5月12日。骆涛学校的所在地,是四川成都边上的一个村庄。

在骆涛的记忆里,至今还留着地震后的那些断壁残垣,同时也珍藏着当所有人困苦无助时,出现在废墟上的那一抹迷彩绿。

“解放军来了!”有人站在村口大喊。骆涛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安全感”。

那一年12月,骆涛参军入伍,为儿时的梦想,更为了绝望中的那一句“解放军来了”。

救援在夜雨中展开。狭小的街道被垃圾堵得水泄不通,更要命的是这条以卖海货为主的街道,在海水浸泡之下不断散发着恶臭。骆涛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第一个挽起袖子、抡起铁锹,投入战斗。从满目疮痍到焕然一新,这场救援持续了三天三夜。

那一次,他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为人民服务”。或许,澳门市民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会记住他们绿色的背影。

后来,骆涛记下了自己救援的街道的名字。后来,这条有名的老街,变成了他生命中一个闪亮的坐标。

对骆涛来说,那一场救援他体会到的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成就感,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被需要感!而对于澳门市民来说,那是一种“回家真好”的幸福感!那一个个绿色背影,成为他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救援结束几个月后,驻澳门部队官兵突然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15万澳门市民共同签名的“感恩册”。封面上,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交相辉映,两面旗帜之间“感谢解放军驻澳部队”,“感谢”二字格外突出。金色大字下方,是那场救援中感动了澳门市民的人民子弟兵的照片。

翻看签名册,许多页面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有人贴上了自己用手机拍的相片,有人画上了莲花盛开的图案,还有人用诗歌表达祝福……这一份连起来长达60米的签名长卷,让他们读懂了其中包含的深情厚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