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却因此获得了反击机会,他在退伍军人的支持下加紧构筑议会大厦防御体系,并派代表奔波于部队上下。但与此同时,在苏军内部却是另一番景象。
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虽然态度坚决,且掌握的信息最全面,但作为克格勃主席的他总是尽可能守在第二防线。亚佐夫除下令军队入城外,再没有提出任何政治倡议,局势一出现波折,立场马上发生动摇,接受以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为首的高层将领建议,下令将部署在紧急状态地区的军队撤回到原驻防地。
而当“停止行动”的命令下达时,正向白宫进发的一支克格勃部队离白宫大厦仅剩一小时的路程。军事首脑在关键时刻的不作为和妥协,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倒戈无异。
在军队高层,苏军总参谋长一开始就拒绝执行调军命令,在各军种司令中,除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坚决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积极参与行动外,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战略火箭军司令马克西莫夫和海军司令切尔纳温均反对动用武力。
空军司令私下派人转告叶利钦:只要有用到我的地方,必将全力以赴。他计划武力对抗“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为此起草命令准备派遣飞机前往莫斯科中心。
他还建议国防部长退出“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非法,提出军队撤出莫斯科、武装力量由最高战备状态转入日常战备等级等建议。军队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8月21日下午专门召开会议,决定从莫斯科撤出部队,解除宵禁。
在“8·19”事件中,当“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对“民主派”采取强制措施时,执行任务的部队却临阵倒戈,成了反共势力的护卫者。由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率领的图拉空降兵师违抗命令,不仅没有攻打俄罗斯议会大厦,反而转为保护这座大厦。
叶利钦称格拉乔夫“不仅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我乃至千百万人的命运”“是俄罗斯真正的幸运”。克格勃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拒绝执行逮捕叶利钦和进攻白宫的命令。
叶利钦曾表示,“阿尔法”小组拒绝行动,是整个军事进攻失败的转折点。8月20日,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各部队纷纷响应。到8月21日中午,叶利钦已经控制了驻扎在俄罗斯的全部武装力量。
历史在此刻驻足沉思:1991年12月25日18时32分,克里姆林宫上方飘扬了69年的印有镰刀、锤子和闪耀五角星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一个曾经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成功阻拦德国法西斯铁蹄、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强大苏联宣告解体。
在危急关头,苏军的袖手旁观甚至倒戈,直接推动了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整个苏联军事安全因此荡然无存。历史以其特有的冷峻昭示我们:如果军权不牢牢掌握在执政的共产党手中,紧要关头军队就可能不听从指挥,其结果就是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葬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