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改革大考:优良作风是根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黄超 杜康 吴敏 李祥辉等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6-01-21 09:54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人有责,人人受益,能为改革强军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证。1月初,在参加一次双重组织生活时,武警交通九支队支队长李论在党小组会上汇报思想时,谈到了作风建设带来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可喜变化——

“摆脱应酬,还是家常便饭好”

不久前,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位司局级干部发帖说道:感谢八项规定,经过两三年的洗礼熏陶,突然发现自己是八项规定的受益者,下班能回家吃饭了、不再胡吃海塞了,有时间看书思考问题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工作状态提升了。

这番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担任支队长6年来,我能清晰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点滴变化。

作为基层单位,接待曾是件难以回避的事。那时候,上级领导或工作组一天来三五拨并不鲜见,支队要专门研究接待流程,精心安排,专车接送,以显得热情重视。来人多了,我这边吃几口,那边敬几杯,往往一顿饭同时陪上两三桌。支队驻地毗邻著名风景区,越是放假时节来人越多,最多时一天能派出20多辆次的接待用车。此外,我们与地方有大量往来,也少不了请客吃饭联络感情。

繁重的应酬,一度让我深受其苦,妻子多次抱怨,正在读中学的女儿也经常在电话里说:“多想和爸爸一起吃顿饭啊。”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下发,反“四风”正作风不断深入,特别是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支队党委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诸多困扰单位和我本人的问题迎刃而解。

支队撤除常委小灶,明确接待标准,让公务接待变得简单透明。前不久,总队一名主要领导带3名机关干部来队检查工作时轻车简从,不论职务高低,都是自带洗漱用品,和官兵一起吃自助餐,没让支队开过一次小灶、加过一次菜。临走前,按照标准足额交纳了228元伙食费。

支队招待所从前年开始,不管工作时间还是节日放假,都变得冷清起来。我查过2015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招待所入住记录,那段时间只接待了两批工作组。年底审计,没有发现一张游览区门票,没有一张在外住宿和用餐的发票。

公务接待划出硬杠杠,带来的好处多方显现:隐形开支的滋生土壤被根除,党委能把更多资源投向战斗力、投向基层。摆脱人情往来,支队依法办事更加公开公正。结合专项清理整治,我们对干部任职回避、报销手续不齐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改,调整5名中队主官,推荐36名技术学兵,上下反映良好。我现在每天回家吃饭已成为常态,不用喝酒不必应酬,工作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不论作风建设还是改革强军,都需要严明的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坚决贯彻习主席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策部署,频出反腐重拳,强力正风肃纪。不仅使党员干部受到约束教育,也让执纪部门发生了深刻变化。去年底,在党委述职述廉会上,陆军第31集团军某团纪委书记罗学斌结合本职,讲述了纪委开展工作的种种变化——

“执纪问责,我们心中更有底气”

回顾近几年工作,作为纪委书记,我最大的感受是:执纪问责我们更硬气了,常态监督效果更明显了。

作风建设刚开始那阵,纪委对执纪尺度心里没底,有时只能对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睁一眼闭一眼,对个别有问题的党员干部以“拉袖子”为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后,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深入开展,随着正风反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和强力推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印发,我们执纪问责明显有底气了。

2015年6月,机关一名部门领导带一名股长应驻地朋友之约,外出就餐时违规饮酒,导致一人头部轻微受伤。说实话,放在以往,这可能不是什么大事。刚开始,纪委个别干部有些为难。但团党委明确表态:“在法规制度和三令五申强调的情况下,仍顶风违纪,这种歪风必须刹住!” 

我带领纪委调查处理此事时,得到团党委大力支持。很快,我们拿出意见并经团党委研究通过,给予两人行政严重警告处分,将那名股长调离岗位。

这次处理,向全团官兵释放出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事后,两名受到处分的同志跟我说,对处理结果他们心服口服,今后再也不敢在法规制度面前有半点侥幸心理和闯关思想了。

总结这次执纪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对违反纪律规矩的人和事动真格下狠手,才能让敬畏法纪、严守法纪成为一种信仰追求和自觉行为。

军队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为改革保驾护航,纪委负有重要责任。去年底,团纪委在网上公开上级和本级纪委举报电话和信箱,向每名官兵发放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卡,还在基层聘请了27名风气建设监督员,让官兵一起参与热点敏感问题处理的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抓作风的立体监督体系,违规违纪问题再也无处遁形。

去年底,我们研究基层上报的入党人选时,发现有名平时表现一般的战士入选。纪委调查发现,原来是一名上级领导为这名战士入党的事向连队打了招呼,党支部碍于人情降低了入党门槛。最终,团党委撤销了这名战士的入党资格,对该连党支部正副书记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党支部做出深刻书面检讨。同时,我们还把此事如实上报了那名上级领导所在单位党委。

改革强军,是创新者的事业,更是实干家的舞台。面对改革,服从比表态更重要,行动比认同更关键。在新年度第一次党委议训会上,火箭军某通信团团长刘刚回顾了以身作则加强训风演风考风,以实际行动支持拥护参与改革的心路历程,获得党委一班人高度认同——

“聚焦中心,谋打赢的心思更集中了”

2015年底,我和政委王庆同时被火箭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个人”。这是我团组建以来,两位主官首次同时获此荣誉。这既是对我们个人的肯定,也是我们团狠抓训风演风考风,用谋打赢的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大考”做出的一次回答。

军队因打仗而存在。加强作风建设,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战斗力上来。改作风以来,我们把纠治训风演风考风当作重要抓手,坚持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

以往,团里组织通信光缆接续训练,一直是在固定训练场进行。“未来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地理位置错综复杂,这样的训练能适应需要吗?”党委研究后,果断决定从此将部队拉到荆棘密布、灌木丛生的野外环境开展通信组网演练。可演练紧要关头传来消息,抢修小分队在接续点准备作业时,被几条毒蛇围住。

此时有人建议,考虑到官兵安全,这次演练还是暂停为好。“真正的战斗中,就算明知会牺牲,军人也要毫不犹豫冲上去。”我说出自己的想法,亲自赶赴分队作业点和官兵一起驱离了毒蛇,然后继续演练。

我留意到,战士们见我向危险冲去时,眼中充满了信赖和敬佩。

千难万难,领导带头就不难。去年以来,在实战实训中,党委驾驶“第一车”、架设“第一杆”、打响“第一枪”,既练强了自身素质,也成为带动官兵的动力。

作风就是凝聚力,作风就是战斗力。加强作风,就要大力查纠与战斗力要求不符的问题。前不久,三营刚刚从野外开展高强度组网训练返营,正准备放松休整,我突然下令:部队紧急机动到某地开展通信支援演练。此时车辆缺油、人员不整,有些人对此时拉动表示了担忧:“部队会不会出现纰漏?”

“战争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打响。任何时候,部队都应该保持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状态,不能有一丝松懈。”我这样说。果然,这次紧急拉动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对地形地域和天气状况不熟,车辆机动途中被阻;由于后勤物资伴随保障不及时,官兵体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延误战机……拉动结束,我们对这些问题一一分析纠治,使战斗力上了新台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