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卓凌责任编辑:陈婕
2016-07-24 07:12

习主席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推进军队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指明了军队科技创新的方向路径,为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紧跟发展大势。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孕育兴起的重要历史时刻,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有些领域一旦突破,影响将是颠覆性的,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我们搞科技创新,必须认清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趋势,认清国情军情及应走的路径,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科技创新方向、目标和重点,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突出核心技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把武器装备建设的前沿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加强预先研究和探索,真正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成为科技领域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主导者。要坚持把解决瓶颈短板技术问题作为突破口,牢固树立问题导向,通过研究解决武器装备存在的差距不足,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坚持把基础研究作为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高度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保证基础性系统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

聚焦实战要求。始终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升战斗力中的乘数效应。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主要对手作战样式等问题,突出抓好作战力量战略运用特点规律和实现途径创新研究,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可靠支撑。紧抓装备实战化运用,贴近实战环境开展论证研究,按照实战要求加强过程监管,立足实战检验进行定型考核。围绕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要求,统筹主战装备与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建设,深化新战法、新装备、新技术的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创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深化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创新贵在融合、难在融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确立融合创新思路,坚持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在战略需求前沿知识技术和人才培养上实现军地科技创新高点结合。拓展融合创新领域,着眼高精尖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在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加强联合攻关,实现军地优质科研资源互补共享。完善融合创新机制,规划融合创新“路线图”,制定目标落实“时间表”,实现军民融合创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思想认识,防止和克服“重经济效益、轻军事效益”错误认识,纠治“研为奖、研为名、研为利”的不良风气,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反对照搬模仿,倡导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倡导淡泊名利、反对急功近利,倡导团结协作、反对单打独斗,确保出手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战检验。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凡事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培育创新思维,确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理念,以新思维分析新情况、以新眼光看待新问题、以新观念引领新思路,寻求战斗力提升新的增长点。

健全体制机制优化科研力量。要着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力量,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结构,理顺学科专业关系,健全完善一体化科研运行机制,形成科学合理、顺畅高效的科研新体制。着眼加强团结协作集智攻关,统筹科研力量,打破部门、学科、专业壁垒,实现大协作大攻关,力争取得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培塑爱国情怀集聚一流人才。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要注重爱国情怀培养,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引导科研人员把人生目标锁定在知识报国上。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融合开放育才模式,构建军事职业教育、军队院校教育、岗位实践锻炼有机衔接的三位一体、互促发展的育才格局,完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培养造就一批科研“大家”“高手”和“尖子”。突出重大任务培养,安排人员深度介入新型武器研制生产、跟踪重大科研专项进展、参战保障重大军事活动,交任务压担子,促进科研人员快速成长成才。

夯实科研基础浓厚创新氛围。打造成长平台营造成才环境,加强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建设,形成高度融合、集约共享的科研实验体系,以一流的环境条件吸引和支撑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攻关。倡导包容兼蓄营造干事环境,重大决策向科研人员问计,政策制度向科研人员倾斜,工作重心向科研人员聚焦,培育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形成人才优先、创新光荣、成事可敬的鲜明导向。实施暖心工程营造关爱环境,加强科研文化建设,丰富文化体育生活,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帮助科研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激发投身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