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鲜为人知的海上“蓝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范江怀 吴永华 责任编辑:张硕
2018-07-09 03:26:15

说起中国的“蓝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那支叱咤朱日和训练基地的“蓝军旅”。准确地说,朱日和训练基地的“蓝军旅”,是我军第一支专业化的“蓝军部队”,隶属于陆军。其实,在我军其他军种里,也活跃着一支支鲜为人知的“蓝军部队”。

习主席在向全军发布的训令中强调,要加强针对性对抗性训练,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建设专业化的“蓝军”队伍,是加强实战化训练特别是加强对抗性训练的重要途径。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要通过实战来检验;一支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实战化训练来实现。实战化训练是不是贴近实战,与有没有一支能贴近作战对手的“蓝军”关系密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蓝军”的模拟水平如何决定着一支军队训练的质量。

不同的军种,“蓝军”的建设也不尽相同。“蓝军”构建没有一定之规,但目标都是一致的,这就是要能不断磨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水平。今天我们就走进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一睹搏击在辽阔大洋的海军“蓝军部队”。

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蓝军”:不求拥有 但求所用

——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采访见闻(上)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通讯员 吴永华

站在海军某联合训练基地的办公楼制高点环顾四周,干净整洁的营区尽收眼底。

既没有一望无际的练兵场地,也没有嘶喊拼杀的千军万马,心中疑问不禁油然升起。

记者接连发问:你们的练兵场在哪里?你们的“专职蓝军”在哪里?

基地司令员沈一兵莞尔一笑:你没有看到我们的练兵场,因为它在万里无垠的大海上,“专职蓝军”你也看不到,因为我们每次训练的对手和内容都不一样,所以根本就没有一支一成不变的“蓝军”!

一没有专用场地,二没有“专职蓝军”,拿什么去训练部队?

记者在夏日的一天,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这一联合训练基地,去寻找搏击在辽阔大洋的“蓝军”。

编外的铁拳

——万众一心构建过硬的磨刀石

在联合训练基地副司令员雷祥元的办公室,可以眺望到蔚蓝的大海。这个曾经数次担任过 “蓝军”司令官的大校对记者说:别看我们开展实兵对抗时,我手下只有七八个参谋,20多个兵。但是,全海军的飞机、战舰和陆上部队,都有可能成为“蓝军”一员。这块磨刀石虽然没有编制,却是可以令任何一支 “红军”都头疼的假想敌。

望着窗外浩浩荡荡看不到尽头的大海,雷祥元有几分自豪地说,这无边的大海都是我们的演兵场!

不求拥有,但求所用——这是联合训练基地打造一支现代化“蓝军”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并在军事实践中收获了许多“效益”。用雷祥元的话说,海军所有的“军事资源”都可通过调遣,以按需原则组建一支强力的“蓝军”。

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装备着我军最先进的战舰。他们每年在承担着繁忙的战备执勤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扮演“蓝军”的重任。

支队长邱文生在担任某水警区司令员时,就组建过一支小规模的“蓝军”实体。如今作为这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驱逐舰支队领头羊,对扮演“蓝军”的角色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和更为贴近实战的做法。

一支合格的“蓝军”要做到“形神兼备、红蓝兼备和攻防兼备”。邱文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做到这“三个兼备”,必须做好“三个瞄准”:瞄准对手、瞄准任务、瞄准学习。就支队拥有的战舰而言,科技含量等方面的“硬件”已经越来越接近理想中“蓝军”的“形”,但要做到“神似”,就必须在研究对手、结合任务、不断学习等“软件”方面下足功夫。

张宗堂是新型驱逐舰实习舰长,多次随战舰出海扮演“蓝军”的角色。在对抗演练中,张宗堂也有一个切身的体会,要成为一个让“红军”胆寒的“蓝军”舰长,不仅要“复制蓝军”,更要“编辑蓝军”。所谓的“编辑蓝军”,就是在模拟“形似”的同时,更要在作战理念、协同规则、指挥模式、军营文化等方面做到“神似”。只有从“形似”走向“神似”,才能成为过硬的磨砺“红军”的“磨刀石”。

记者在走访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航空兵某旅等部队,与那些没有“蓝军”编制的“蓝军”对话交流时,一个突出的感受是:这些“蓝军”的“临时工”玩的并不都是“空手道”。他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很多部队虽然是按照“要素集中、系统开放、按需整合”的原则抽组成一支“蓝军”,但他们没有临时观念,而是注重结合自己所担负的战备任务,科学地统筹“蓝军”的角色训练和部队自身训练的关系,使双重角色的训练既互为条件,又连贯一致,从而保证自己在扮演“蓝军”时更加专业。

看得出来,能成为“蓝军”的,都是各部队的“铁拳”。没有专职的“蓝军”看似短板,反过来又可能是长处,可以把整个海军的优势资源集中起来,打造最专业、最坚硬的“蓝军”。纵观这几年由联合训练基地组织的实兵对抗演习,那些功能各异的“蓝军”没让大家失望,很好地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