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环境多艰苦、战斗多紧张,总要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
人们一提起彭雪枫都知道,彭师长有“三件宝”:“拂晓剧团”、《拂晓报》和骑兵团。
“这‘三件宝’都是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彭小枫告诉记者,“父亲曾说:‘如果从个人兴趣出发,我宁可去当拂晓剧团的团长、导演,或者去当《拂晓报》的编辑、骑兵团的团长。’”
在一次反顽军战斗中,新四军第4师所部遭敌骑兵部队袭击,损失惨重。彭雪枫心如刀绞,决心尽快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
“‘论作战勇敢,敌军骑兵不如我;讲行进速度,我不如敌军骑兵……’父亲在总结失利教训时说道,‘组建骑兵部队,就是吸取过去的教训,面对配有快速骑兵部队的敌人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彭小枫告诉记者,父亲带头将自己心爱的坐骑送给骑兵团,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骑兵团很快由300多人马发展到600多人马,战斗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父亲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彭小枫说,早在1938年从河南竹沟出发之前,彭雪枫就在当地组建了拂晓剧团。剧团刚开始演出一些抗日剧目,到后期也演出一些经典剧目,对抗日部队起到了很大鼓舞作用,还给官兵们带来文化上的享受。
“父亲从竹沟誓师东进前,就想把《拂晓报》办起来,后来还为此推迟两天出发。”彭小枫介绍说,彭雪枫认为报纸对于一支军队的整体建设、作战士气都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在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彭雪枫仍为《拂晓报》撰写创刊词、社论、评论和各类战术指导文章60余篇。
彭小枫饱含深情地说:“父亲和他们那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环境多艰苦、战斗多紧张,总要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此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唯此才能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