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军”指挥员带头为这支“红军”连队鼓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杨永刚 任原责任编辑:杨红
2017-07-25 07:12

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二营三连组建于1993年5月。1998年6月18日,中央军委授予该连“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称号。连队组建之初,上级给他们提出要求:当年具备发射能力,3年全面形成作战能力。无教材、无装备的情况下,他们怎样提前达到了上级定下的目标要求?请关注《解放军报》的报道——

驭剑先锋愈战愈勇

——火箭军某导弹旅“导弹发射先锋连”勇攀战斗力高峰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杨永刚 通讯员 任 原

【连队名片】 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二营三连组建于1993年5月。1998年6月18日,中央军委授予该连“导弹发射先锋连”荣誉称号。该连组建以来先后发射导弹数十枚,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6次,连队党支部先后两次被原第二炮兵评为“十大砺剑堡垒”。

盛夏时节,南国深山,夜黑如墨。某发射阵地上,导弹昂首挺立、直指苍穹,火箭军“常规导弹第一旅”实兵对抗发射演练硝烟正浓。

“今晚一定叫他们‘好看’!”演练开始前,知道对手是大名鼎鼎的发射二营三连,“蓝军”指挥员放出豪言。

导弹战车在崎岖山路上疾驰,这已是入夜后部队组织的第3次部署转换行动。驾驶舱内,发射二营三连连长、单元指挥长梅旭眉头紧锁。他清楚,连队担负此次火力突击行动首发任务,这一仗决不能输!

该连自上世纪90年代初组建以来,就从未向任何困难妥协。连队组建之初,上级给他们提出要求:当年具备发射能力,3年全面形成作战能力。

无教材、无装备,三连官兵白手起家闯出一条创业之路。他们把纸箱当面板、麻绳当电缆,自制模拟装备器材展开训练,自发梳理编写22本教案规程、30多万字专业资料,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随着一枚新型导弹精准飞天,连队提前达到上级定下的目标要求。

新一代三连人深知,昨日的辉煌,必须用今天的胜战来延续。

“占领阵地!”暗夜里,随着梅旭一声令下,发射车轰鸣着驶入阵地,起步、转向、定位一气呵成。正当号手们展开设备时,指挥所突然下达指令:改变打击目标,发射窗口不变!

对于发射单元来说,这一指令意味着重新组织战术计算,稍有迟疑就会贻误战机,这考验的不仅是速度,更是部队的战斗力。

其实,对于三连官兵来说,这样的考验早已是家常便饭。

那年春夏之交,在全军某重大军事演习中,三连在暴雨中待机数十个小时。上级多次调整发射时间,部队6进6出阵地,官兵渴了就灌口浓茶水,困了就嚼口干辣椒,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改变打击目标,2号计算诸元!”没有片刻犹豫,梅旭依令而行,号手迅疾操作。“0号,警戒小组报告,阵地遭敌特火力袭扰,瞄准号手负伤、发射车尾端受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接踵而来的特情,梅旭镇定自若:“立即组织伤员自救互救,伴随保障小组紧急抢修装备!”

这就是三连!越是艰难险阻,越要一往无前。这是共识,更是传承。

2009年年底,连队远赴西北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发射日凌晨,发射地域突发里氏5.4级地震,情况十分危急。打还是不打?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危险和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时任连长吴坤友没有丝毫迟疑:“坚决完成任务!”

军令状的背后,是三连在危急时刻敢打必胜的底气与豪迈。随后,三连沉着应战、精准操作,按照预定发射窗口准时点火,打出了某型号导弹发射零误差的纪录。

2014年7月,三连官兵再战高原。面对上级首长的抽点,他们从容应对,精彩亮剑,圆满实现“指哪打哪”战略意图。去年底,连队因训练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二等功,党支部被火箭军评为先进党支部。

此刻,夜已深,战斗仍在继续,大国长剑已蓄势待发。“点火!”导弹呼啸升空,对抗首发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仗,该连连续4次转换部署,成功处置20余起大小特情,快速机动上百公里……一组组战斗数据,让“蓝军”和考核组都竖起了大拇指。

阵地上传来胜利的欢呼。连队官兵并不知道,此时远离阵地的“蓝军”指挥大厅内,掌声也同时响起。带头鼓掌的,正是想着法子“折腾”他们的“蓝军”指挥员。

在“蓝军”官兵眼里,这支与他们多次交手的驭剑先锋愈战愈勇,三连的发展足迹,正是中国军队在强军征程上疾步攀高的一个缩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