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导弹“兵王”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杨永刚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9-07 01:15

“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火箭军某导弹旅两名高级士官的故事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杨永刚 通讯员 高明俊

戈壁大漠,朔风扑面,火箭军某新型导弹发射进入倒计时。“瞄准数据出现误差!”突然,测试台操作号手急促的报告声,打破了测试大厅的平静。

十万火急!此次发射决定着该型导弹能否按时定型列装部队。担任技术把关的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夏建陆,与刚晋升为一级军士长的徒弟姚厚祥迅速跑向战位,经过分析排查确认为测试系统误差,果断做出“继续发射”的建议。导弹精确命中目标。

此役,采集了该型导弹优化测试流程、定型列装的一批关键数据,也成就了师徒两位“兵王”靶场联手拍板定案的一段佳话。

同在一个旅,虽没行拜师礼,年龄也只差6岁,但在姚厚祥心里,夏建陆一直是他敬重的师傅:入伍30年,夏建陆执行实弹发射任务10余次,排除装备故障百余起,有21项科研革新成果问世,先后当选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两人第一次结缘,源自一次例行装备维护保养。当时,已是旅里专业能手的姚厚祥遇到一件棘手事:一台关键设备无法启动。他绞尽脑汁也没能找出症结所在。那时,夏建陆已是旅相关专业的专家,姚厚祥虽有耳闻,但一直没能共事。

任务迫在眉睫,姚厚祥拨通了夏建陆的电话。听到姚厚祥描述的故障现象,夏建陆很快将原因定位到一块拇指盖大小的芯片上。经过测试,果然如此!

一个电话解决困扰他好几天的难题,姚厚祥对夏建陆愈加佩服。从此,英雄相惜的两人就成了亦师亦友的“师徒”。

作为发瞄专业的“顶尖高手”,夏建陆长年承担着培养新号手、为学兵授课的任务。姚厚祥说,师傅授课形象生动,全部教具就两只手、一支笔、一块黑板擦,但通过双手不断变化,机械动力怎么传、滑块怎么动、阀门怎样开,一个个复杂的工作原理让他讲得通俗易懂。之后,姚厚祥结合师傅所传,发挥自身优势,将晦涩的专业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员面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让官兵受益匪浅。

那年,该旅抽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士官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研制模拟仿真训练弹,两人成为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姚厚祥充分发挥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优势,逐条电路分析、逐个节点设计,将密如蛛网的导弹电路图全部翻译成“数字语言”。夏建陆根据图纸上显示的信号传递方式进行电路板焊接。历时一年,研制成果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师徒俩累计培养帮带数百名徒弟,其中有的走上营连主官、机关科长岗位,有的成长为发瞄专业的中坚骨干,两人也先后成长为“兵王”。

“这段消防水管压力大,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阀门容易锈蚀,要密切关注!”退休在即,这段时间夏建陆带着姚厚祥等20多名徒弟,穿梭在深山密林中的各个导弹阵地,对阵地装备状况进行技术交接。

“习主席今年在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当一名合格士官不容易,要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对照习主席的要求,我这个师傅做得还远远不够,今年我就要满服役期了,只想对部队建设再多做一点贡献。”夏建陆谦虚地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