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给“强军一代”加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通化 王卫东 杨永刚 高明俊责任编辑:杨帆
2019-05-23 03:29

话题3:我们需要怎样点赞

走心的赏识,是一种能力

●赏识越及时,越能立起榜样先锋导向

●赏识越精准,越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这是一个朋友圈里顺手点赞的时代,还有不会点赞的人吗?

火箭军某导弹旅赏识教育推行之初,不少带兵人心中暗喜:夸人谁不会?点赞谁不会?如今,再谈及赏识教育的感受,该旅带兵人几乎异口同声:没想象的那么简单!点赞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点赞?

该旅领导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点赞好比一道“家常菜”,人人都会炒,家家味不同,部属爱吃才是硬道理。

“菜”虽家常,巧“炒”不易。“如果你把赏识教育等同于单纯对部属的表扬与夸奖,那你一定是误解了赏识教育。”在该旅采访调研,不同的带兵人分享了不同的点赞方式和点赞故事,但他们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赏识教育对带兵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指导员杜亚宁深有感触:“夸人要夸到点子上、夸到人的心坎里。仅这一条,就大有讲究。”

如何保证夸到点子上、夸到人的心坎里?在该旅领导看来,赏识的尺度与时机极为重要——不能“雨后送伞”,不能“隔靴搔痒”,更不能“名不副实”。

赏识越及时,越能立起榜样先锋导向——

长途跋涉,密林征战。迎着照进军营的第一缕阳光,四级军士长索小强驾驶着导弹战车凯旋。

坐在高高的驾驶室内,他一眼瞅见自己的照片。在营区醒目的位置上,赫然印着他的名字和简要事迹——作为发射架指挥长,索小强先后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荣立了二等功。

从演练一线归来,目睹此情此景,索小强激动地说:“这是最硬核的点赞,获得感瞬间爆棚!”

赏识越精准,越能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下士王青曾参加过司机培训,但由于连队老司机较多,一直没能执行任务,感到没有存在感,经常为此吐槽。

指导员杜亚宁看在眼里,计上心头。一次任务,杜亚宁专门和王青一起带车,听王青讲父亲驾驶货车的故事以及对驾驶导弹战车的渴望。认真倾听的杜亚宁,一边肯定王青对车的热爱,一边和他讲安全驾驶、精准驾驶的高标准,听得王青频频点头。

从那之后,杜亚宁和王青成了带车“黄金搭档”。随着了解的加深,杜亚宁不失时机地点出他的不足,鼓励帮助他加以改进。半年后,王青终于“单飞”了。

一天,王青向指导员打了探亲报告,杜亚宁不无惋惜地说:“马上要去执行任务,定了你是司机,看来要换人了?”王青闻言大喜,当即表示“暂缓休假”。

走心的赏识,是一种能力。自2014年以来,该旅每年评选表彰一批“知心干部”“贴心班长”“热心参谋”。他们个个都是懂赏识、善点赞的带兵人。

走心的赏识,不仅让该旅许多官兵“找到潜能、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手里握着的东西”,还“把人聚在了一起、把心聚在了一起、把力量聚在了一起”。

据统计,该旅官兵去年创下40多项纪录。技术室人人有创新成果,90%以上技术干部受到表彰;发射一营一连连续数年参训率100%,优秀率90%以上;发射二营连续3年面临退役的义务兵全部申请留队……

话题4:赏识大课堂在哪里

赏识不是专门的课,而是开放的接口

●不谈官兵成长进步的赏识都是“耍花样”

●赏识教育是一个“激励+”的体系化工程

如今说起郭培杰,教导员唐浪波一脸自豪。而在两年前,这位大学生士兵还让唐浪波“一脸着急”。

刚进军营时,郭培杰是个小胖子,军体基础五项全不合格。陷入苦恼的郭培杰,一度晚上觉睡不好、白天专业学不进。

唐浪波知道郭培杰大学里学的是声乐专业,便鼓励他参加部队春晚表演,推荐他担任旅电视台主持人。渐渐地,郭培杰有了名气,还有了“粉丝”。在他的发起下,旅里还组建了一个名叫“杀手锏”的乐队。

在文化方面不断获得肯定的郭培杰,在营里逐渐找到了获得感和存在感。他开始一项项补齐军事训练短板,军体基础五项成绩提升至良好,专业水平也成了同年兵的佼佼者。

郭培杰的故事鼓舞着“唐浪波们”,也引起了记者的深思:最初的“声乐特长”是怎样一步步载着一名后进士兵,抵达佼佼者的彼岸?

“如果说有一条摆渡船的话,那么赏识教育便是这条摆渡船。”在该旅作训科科长王国良看来,赏识不是专门的课,而是开放的接口,对接战备训练、日常管理、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赏识教育的大课堂在哪里?该旅所在基地领导告诉记者:“赏识教育是一个‘激励+’的体系化工程,涵盖成长成才、减压释负、排忧解难、典型标杆等多个维度。”

“让你的兵成长成才,是对他最到位的赏识。”该旅多位营连主官发自内心感慨:一切不谈官兵成长进步的赏识,都是“耍花样”。

去年老兵退役时,2名专业骨干提出退役申请。这让营长曹邦瑞坐卧不安。他找两位战士长谈,得知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只是想到地方闯荡一番。

听了战士的疑虑,曹邦瑞一方面表达营党委想留下他们的真诚,一方面与他们一道制订成长规划。后来,两位骨干欣然留下。如今,他们俩一个教授专业理论,一个担任军体教员。

“官兵的发展是一支部队的凝聚力。”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官兵的所有需求中,发展需求最需要满足。这不仅是他们的个人愿望、家庭期待,更主要的还是部队需要。

这番话触发了记者更多的思考——

都说这一代官兵是“强军一代”,从“强军一代”到“强军有我”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只差两个字的距离——担当。

“如果说担当是一个人奋斗的重要引擎,那么赏识教育只是催化剂、助燃剂,真正的燃料在官兵自身。” 该旅领导说,“我们的任务是点燃、催化、释放。”

调研的日子里,营区内一次次响起无预告紧急集合号。只见偌大营区,到处都是奔跑的身影。伴随着战车的轰鸣声,这些年轻的官兵全副武装奔赴战位……

这号角的声音、这冲锋的一幕,告诉我们——

今日之兵,明日之将。对接今天的兵,才能打赢明天的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