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民联手打造“绿色产业链”,人见人嫌的秸秆成了“香饽饽”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伍树清 王士刚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12-11 07:00:58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军民联手打造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

人见人嫌的秸秆成了“香饽饽”

■伍树清 中国国防报特约通讯员 王士刚

“种了一辈子地,怎么也没想到,这秸秆也成了宝贝。”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张庄村村民赵华双手张开袋口,将机器里“吐”出的秸秆颗粒稳稳接住,再仔细地封好,动作熟练自如。处理这些秸秆,一天能给他带来100元收入,而过去这些秸秆则会被村民偷偷烧掉。

过去烧秸秆的习惯,让当地各级干部颇为头疼。“原来村干部带领民兵每天熬更守夜巡逻排查烧秸秆情况,村民则与巡查干部‘躲猫猫’。干部前脚走,后脚就有村民偷偷烧秸秆,形成火灾隐患不说,更造成环境污染。”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利明说,他一直琢磨着怎么在秸秆上做文章,搞一个稳定可持续的项目,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9年,情况发生了改变。召陵区人武部与张庄村结成帮扶对子。人武部党委一班人调研后感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应将绿色、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为此,他们以增加秸秆综合利用量和减少露天焚烧为目标,推动形成了秸秆收、储、运、用的利用模式,打造一条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

人武部部长李济春告诉笔者,他们引入的河南新能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年加工秸秆等能源颗粒1000吨以上,仅卖秸秆一项,就给每户最少带来1000元的收入。加工秸秆时,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高峰期时可安排30多人就业。

村民张艳华家有20亩土地,前不久,他将秸秆卖给了公司,当场收当场结账。张艳华说:“我家的秸秆是我自己搬给公司的,一亩地能挣50元。腾不出手的,也可以让公司去地里收。”一捆捆秸秆被回收加工后实现资源化利用,曾经人见人嫌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的“香饽饽”。

在新能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新建的加工厂,车间内机声隆隆,经过多名村民流水线式操作,一堆堆玉米、小麦秸秆在大型机械的高速运转下,被碾压成饲料颗粒。“这种饲料颗粒加入了食用盐等配料,营养价值可高呢。”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秸秆饲料化不仅有效处理废弃秸秆,还帮村民解决了牛羊的饲料问题。许多外地的养牛大户闻讯后赶来守在工厂门口,饲料出厂后就被拉走。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在张庄村和鞠庄村等村屯建了10多个秸秆沼气站、40多个沼气发酵池,集中收治家禽粪便和生活污水,产气后再以市场价格50%供给村民使用,不但实现了“变废为宝”,而且每年还可以为村民人均节约燃气费用300余元。

秸秆资源化利用只是这个人武部在帮扶村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他们还针对村子附近的沽河水被污染的问题,组织民兵河道清淤清污、树木种植、平整绿化道路;聘请60名民兵担任生态文明建设养护员、宣传员和监督员。几个回合下来,污水河变身为生态观光旅游地。

初冬,沽河两岸,蓝天白云倒映水中,水鸭在河面自在悠游;林荫小道、观鸟平台、生态保育区合理分布,游人不断……说起变化,鞠庄村村民刘威阳感叹道:“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