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民兵分队:“红色嫩芽” 灿烂绽放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贺志国 李战涛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2-08-10 08:56:03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民兵分队——

“红色嫩芽” 灿烂绽放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贺志国 通讯员 李战涛

建军节前夕,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民兵分队与驻军某部开展“守望相助、共建北疆”文艺汇演。胡斯楞摄

盛夏,内蒙古苏尼特大草原,一碧千顷,风吹草低见牛羊。

草原深处,一顶白色的蒙古包旁,身着民族服装的乌兰牧骑民兵分队正在为牧民们表演节目。群舞、独唱、长调、呼麦……丰富多彩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乌兰牧骑演的就是我们自己,知道他们有演出,我们都会赶过来。”牧民达布希拉图说。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也是内蒙古草原上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民兵分队。乌兰牧骑意为“红色的嫩芽”,象征着让红色文化生根发芽。2017年10月,16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给习主席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11月21日,习主席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白驹过隙,转眼5年。回想起收到习主席回信的日子,队员们仍心潮澎湃。5年来,他们牢记习主席殷殷嘱托,发挥队伍短小精干、演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取材紧贴生活、装备轻便灵活的特点,与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自编自创的600余场演出场场精彩,40余部新作品在草原传唱,让党的声音响彻草场牧户和边防哨所。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演什么。”乌兰牧骑前任队长孟克吉日嘎拉告诉记者,2018年,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民兵分队20余名队员成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他们一边帮助牧民生产致富,一边在实践中积极创作,先后创编好来宝《守法好公民》、舞蹈《蒙古马赞》《喜塔尔》等一批深受牧民喜爱的脱贫攻坚题材文艺作品。

“贫困户阿尔斯楞夫妇门前的拴马桩上,一只喜鹊在喳喳叫着,似乎有喜事到来……”这是反映精准扶贫的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中的一段台词。“《喜鹊为啥叫喳喳》以现实人物为原型,以风趣幽默的方式,生动演绎一名牧民从好吃懒做到勤劳致富的转变,既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又鼓舞牧民干劲。”乌兰牧骑民兵分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巴图说,这部小品演出近100场,许多贫困户看后深受触动,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那个高地背面有条小路,那条溪水通向远处山谷,黎明前后前沿洼地有雾……”在某部驻训地,乌兰牧骑民兵分队队员小沙倾情演唱的歌曲《把战场刻在心中》,让现场千余名官兵热血沸腾。

翻开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工作计划,记者看到一系列与国防相关的活动安排:深入一线宣讲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形势和相关政策法规;积极采编、创作、展演体现国防特色的文艺节目;立足现有放映员队伍及放映设备,收集、播放爱国主义、军事题材和国防教育类影片……

“哪里最艰苦,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为官兵送上节目。”苏尼特右旗人武部政委王爱强介绍,渴饮孤独当美酒,笑闻风沙作壮歌,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温暖兵心、鼓舞斗志,汇聚起强边固防的强大正能量。

5年来,面对新的使命召唤,乌兰牧骑民兵分队以“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不遗忘一个边防哨位”为目标,围绕备战搞创作,突出兵味抓排演,紧贴部队送服务,从林海雪原到大漠戈壁,一台台精彩的演出,一个个亲切的节目,激发广大官兵和民兵扎根边关、建功边关的热情,军民同心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苏尼特右旗人武部部长杜昇告诉记者,牢记习主席嘱托,乌兰牧骑与时俱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办起乌兰牧骑微信公众平台、乌兰牧骑短视频账号,发布演出、宣传、服务等内容,展播优秀作品,进一步拓展传播覆盖面。

“把新时代的故事讲好,把民族团结主旋律弘扬好,是我们每名队员的职责所系。”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新时代文艺服务先锋劲旅,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绚丽光彩,让“红色文艺轻骑兵”这面旗帜在草原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