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跨越时空的薪火传承

来源:《中国民兵》 作者:邓俊峰 何名享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3-03-29 17:29:31

跨越时空的薪火传承

——河南省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纪实

邓俊峰 何名享

一城风景,半城“雷锋”。

河南省邓州市,既不是雷锋的出生地,也是雷锋的牺牲地,为什么被誉为“中国第一雷锋城”?这缘于历史的巧合。

一次偶然的人生际遇:1960年8月,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奔赴东北军营,成为雷锋的战友。

一场持续的精神接力:1997年4月,相继返乡的560名邓州籍战友,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又聚在一起,成立了群众性的学雷锋组织——“编外雷锋团”。

从抚顺到邓州,从“编内”到“编外”,从560人到2.2万人,变换的是时空地域,不变的是薪火传承。如今,“编外雷锋团”已发展成为全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落地生根的精神种子

“这是给牺牲近60年的雷锋班长最好的礼物呀!”

2021年10月15日,“编外雷锋团”“薪火营”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表彰为“最美退役军人”先进集体后,82岁的团长宋清梅激动万分。至今,这位耄耋老人仍旧清晰记得雷锋生前留给他的一句赠言:“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出租车汽车雷锋营演出队为市民演出。

一句赠言,一生坚守。“我志愿加入‘编外雷锋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做雷锋精神传人……”每一个“编外雷锋团”成员都曾高举拳头,誓言铮铮。

习主席曾嘱托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这些曾经的雷锋的战友,正是这样一群弘扬雷锋精神的种子。一茬茬、一批批“编外雷锋团”成员,走一路红一线、到一处红一片,学雷锋做好事、行善举暖人心,产生了“点亮一盏灯、温暖一座城”的良好效应。20多年来,他们受邀赴全国各地作事迹报告2000多场次,听众人数达500余万人。有人在赠旗上写道:“继传统,掏红心,谱写园丁曲;学雷锋,洒汗水,当好育花人。”

漫步邓州街头,雷锋塑像、雷锋大道、雷锋小学随处可见,交警“雷锋岗”、公交“雷锋号”、银行“雷锋窗口”比比皆是;手机响起,收到的是学雷锋公益短信;打开电视,《雷锋战友》栏目立刻映入眼帘。

在邓州,新生入校第一课,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参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新兵入伍,先上街做好事,赠送学雷锋书籍;新人结婚,到“雷锋广场”拍婚纱照,到“雷锋林”植树留念……

走在邓州市林扒镇第一初级中学校园内,雷锋元素随处可见,该校也被称为“雷锋中学”。学校涌现出勇救溺水儿童而失去生命的英雄少年赵进、“三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学生的郝旨刚团队等一大批雷锋式师生。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560颗坚定顽强的精神种子,就这样不断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渐渐成长为一支2.2万人的队伍。近年来,邓州涌现出学雷锋先进集体274个、先进个人1.8万余人次,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集合成熠熠生辉的“雷锋”群像。

一位外地参观者在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留言:“邓州大地处处新,满眼都是雷锋人。”

在平凡岗位成就最美人生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岗位是学雷锋的主阵地。“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说:“离老百姓越近的岗位,越是传承雷锋精神的沃土。”从政府机关到公司企业,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社区,“编外雷锋团”2.2万余名团员散布在各行各业,在各自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爱岗敬业、建功立业。

雷锋精神的播种机——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个春天。他们及时将习主席20多次关于学雷锋的重要指示编印成册,组织集中宣讲,开展体会交流,更加明确了新时代学雷锋的方向、目标、内涵。

他们编辑出版《薪火相传》等10余本书籍,印发近百万册,受到全国各地读者好评;积极适应新形势、拓宽新渠道、运用新手段,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小视频等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广等优势,全面解读和传播新时代雷锋精神。

创新理论的宣传队——理论之树常青,精神家园不老。团里有318人担任基层民兵营连、大中小学校的辅导员和国防教育宣传员,义务宣传雷锋事迹、讲解党的富民政策、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南阳师范学院雷锋营、南阳理工学院雷锋营突出功能型团支部引领主导作用,持续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积极参与学校“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明显。

邓州“编外雷锋团”成立新建营暨接收新成员入团仪式。

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扶贫中砥砺初心,大考中彰显担当。被命名为雷锋银行的邓州农业银行,发挥自身行业优势,为28个贫困村建立了扶贫档案,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000多万元,带动393户贫困户每年增收总金额117.9万元,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银行业“雷锋岗”等荣誉称号,其经验做法被全国农行系统推广。

雷锋战友高建国,复员后当上了杨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3000余人架桥修路、外出承揽建筑工程,累倒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抢险救灾的排头兵——冲锋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编外雷锋团”第一时间成立“雷锋抗疫先锋队”,筹措善款19.6万元,为邓州市22个乡镇5000户贫困户、低保户赠送“雷锋爱心蔬菜包”。薪火营、义工营、吧友营、黄志牧业营等单位先后驰援湖北省武汉市新鲜蔬菜150余吨,被评为全国和省市抗疫先进集体。

2021年7月,郑州、新乡等地遭遇罕见洪灾,“编外雷锋团”先后组织蓝天救援支队、义工雷锋营、桑庄卫生连、彭桥卫生排等4个梯队100余人,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抢险救灾,救出受困群众1200余人,运送救灾物资60余吨。“做的好事就像天上星,看得见,数不清!”邓州人这样赞美“编外雷锋团”。

让雷锋精神彰显时代担当

“一艘轮船,扬起了帆,馆顶上凝固的红旗招展,那是时代的方向。”这是赞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的一首诗。

展馆的正面是一颗红色的大五角星和四颗小五角星,代表着“编外雷锋团”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中走来,从雷锋身边走来,将永远在学雷锋的道路上走下去。

“时间的长度是某种相对的东西,而精神的力量却闪耀着永恒的光亮。”雷锋是“中国好兵”的代表,“编外雷锋团”的成员有不少是退役军人。他们高举雷锋精神的光辉旗帜,践行雷锋精神的价值追求,激发了全社会干事创业、献身国防的不竭动力。

1999年3月出生的白莎,是学着“编外雷锋团”的事迹长大的,从南阳理工学院雷锋营入伍后,不到1年时间就参加陆军狙击手大赛,勇夺女子组第一名。如今她已考入军校,获得陆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并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雷锋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正是强国强军的精神动力。

“‘编外雷锋团’给邓州带来强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客商。”邓州市领导说,仅去年,就有35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落户邓州,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我们学雷锋也更有劲头了!”

当好带头人,更要培养后来人。如今的“编外雷锋团”,年轻人比例超过了82%。“我们爱听流行歌,更爱唱‘雷锋之歌’。”南阳理工学院活跃着一支“90后”大学生雷锋营。他们开通了全国首个校园“1+1雷锋爱心服务热线”,选拔骨干组成暑期服务队,赶赴贫困山村中小学援教支教,被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表彰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优秀团队。

与时俱进传承雷锋精神,网络成为主阵地。“吧友雷锋营”是最新兴的力量,先后救助脑出血病人马刚、白血病患者吴英、精神病患者海卫东……10余年来,捐款36万多元,爱的暖流从网络流向四面八方。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那就是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的“编外雷锋团”,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必将蓬勃发展、生生不息,迎来弘扬雷锋精神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