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清代诗人王士祯曾诗赞扬州。据统计,古城扬州共有15000多名优秀儿女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抵御外敌入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是开展学习教育最鲜活、生动的教科书。清明前夕,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武部官兵带领辖区内中小学生代表,走进扬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先烈为我铸家园、我为先烈站次岗”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勉励同学们继承先烈精神,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学生代表向英烈献花
齐唱国歌
一大早,官兵带领同学们整齐列队,扛着红旗,沿着古运河徒步向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前进。走进烈士陵园后,官兵和同学们齐唱国歌,并向革命烈士默哀、敬献鲜花。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烈士纪念碑前,参战老兵还带领同学们为先烈站岗,喊出当天站岗的口令:“站住口令,1949。回令,2024。”随后,参战老兵和同学们为先烈擦拭墓碑。学生严沁雅说:“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一定刻苦学习、努力奋斗,长大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参战老兵带领部分同学为英烈站岗
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96岁老兵朱扬人,为同学们深情讲述了老战友韦一平烈士的故事。“在这里埋葬着我的战友韦一平,他先后参加了郭村、黄桥、天目山等战役战斗。1945年10月15日晚,韦一平在完成掩护兄弟部队渡江任务后,率部800余人乘‘中安’轮最后一批北撤,轮船行至泰兴天星桥西南江面时,由于风大浪急,船底漏水,韦一平全力组织部队泅渡上岸。不料轮船突然倾覆,韦一平和700多名指战员光荣殉职。”讲到这里,老人眼眶泛红,”你们一定要记住新中国是怎么来的,更要励志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参战老兵朱扬人祭奠先烈战友韦一平
少年队员代表为参战老兵朱扬人佩戴红领巾
学生金语佳说:“我从书本中常看到烈士的故事,但是今天听到爷爷的讲述,看到他眼中的泪花,让我懂得,烈士们本是平凡人,但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就不平凡。”
为英烈擦拭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