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科技致敬太行英雄
——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数字体验馆侧记
■张学敏
“杨杨,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原一下这张合影上的几名八路军战士。”“五一”前夕,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数字体验馆内,人工智能讲解员“红星杨”正与游客展开互动。当AI修复的八路军战士与当代青年的笑脸在一张照片上绽放,两个时空通过数字科技奇妙交融。
走进八路军数字体验馆,科技感与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跃马太行、众志成城、烽火热土、抗战堡垒等展区巧妙相连,构成了一个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
游客在八路军数字体验馆参观。高阳 摄
“杨杨,请介绍一下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经过。”“杨杨,左权将军牺牲时多大年纪?”场馆内,大家争相与身着灰蓝色八路军军服的虚拟对话数字人“红星杨”对话,这个集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技术于一身的数字机器人日均接待游客300余人次,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讲解员”。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们将烈士信息数字化,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山西3万多名抗战烈士群像。”志愿者讲解员介绍,该馆的“英雄丰碑”版块整合了《武乡县志》和中华英烈网的海量数据,通过数字手段,将烈士相关信息可视化。在这里,观众轻点屏幕,可以了解烈士牺牲时的年龄、烈士牺牲的地点;在“太行数字长卷”展板前,游客还能化身数字人走进“历史长卷”,与虚拟场景中的八路军战士展开跨时空对话,了解他们的战斗与生活。
作为全国首家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这里的数据规模正持续“生长”。“数据库里1400余名烈士的信息,每个字节都重若千钧。”相关负责人叶健介绍,自去年6月以来,他们开始集中整合相关数据信息,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红色文化”研学场馆建设。
在“众志成城”展区,40余幅武乡籍抗日英雄的AI复原照片首次集中亮相。女扮男装参战的王九焕、“地雷大王”王来法等英雄形象不仅被赋予鲜活色彩,还能以动态形式重现历史瞬间。展墙上还特意留出空白相框,“这是致敬未留下影像资料的无名英雄,传递的是山河不忘的深切缅怀之情。”叶健说。
“战士军服补丁的针脚都清晰可见,那段烽火岁月仿佛真实呈现在我的眼前,触手可及。”在这一区域,武乡县第二中学初二学生张锦洋借助人脸融合技术,跨时空与英雄“合影”后感叹道。
5G云渲染构建的沉浸战场、元宇宙技术复原的英雄面容、大数据绘制的精神图谱……在武乡,红色历史不再是平面的文字和图片,而是生动、立体的互动性知识海洋。通过数字化手段,武乡县年均吸引游客达百万人次,青少年国防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
“正如藏在红星杨枝条中永恒的五角星印记,武乡借助数字手段,让先烈精神在这处红色热土生生不息,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县人武部领导表示,他们将持续深化“科技+红色文化”模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将国防教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互动探索”,为传承太行精神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