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与海军兰州舰持续开展“城舰共建”活动——
舰以城为名 城以舰为荣
■吴 震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贾保华 特约通讯员 董浩文
“愿你们笔锋所致,梦想花开,我们在深蓝大海期待你的到来!”最近一段时间,甘肃省兰州市多所学校准备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收到兰州舰官兵的来信,备受鼓舞。许多学生表示要全力备考,争取考出好成绩,实现参军梦想。
前不久,全国双拥办公布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兰州市连续十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虽远隔千里,但兰州舰第一时间发来贺信,并录制祝贺视频,还组织官兵为备战高考的学子写信加油鼓劲。
2005年,海军兰州舰正式入列,舷号“170”。入列以来,官兵们牢记使命,苦练精兵,勇闯远海大洋,航迹遍布世界三大洋。
近年来,兰州市与兰州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舰共建”活动。兰州市领导介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访慰问兰州舰,常态化开展军地党建联建、舰艇文化建设、舰员技能培训等共建活动。兰州舰派官兵到兰州市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并为兰州中小学生“云授课”,普及海洋知识,赠送书籍、学习用品等。
2024年,兰州舰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兰州市利用商业街区、公交、地铁上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这一喜讯,同时在闹市区举办“我的家乡我的舰,爱我家乡爱我军”主题灯光秀,市民纷纷合影打卡留念。
记者在兰州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兰州舰与兰州市中小学校结“对子”,先后开展“书信交流话强国”“同升国旗跨山海”等远程共建活动30余次;选派优秀官兵代表担任校外辅导员,走进学校开展海洋安全形势国防教育;会同上级机关开展“爱我家乡爱我舰”消费帮扶行动,带动采购西部地区农产品500余万元。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踏花寻竹坞,醉月泛莲池。”在兰州舰会议室,一幅以兰州古城为主题的山水画格外醒目。兰州舰领导告诉记者,这是兰州市积极助力兰州舰打造军营文化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官兵更好感受家乡风土人情,兰州市选派设计团队,同兰州舰官兵一起在营区规划打造“兰州园”。闲暇之余,官兵们可以在园里中山桥、黄河水车、白塔山、黄河母亲像等微缩景观旁漫步、阅读。
根据兰州舰官兵工作学习需要,兰州市还充分挖掘辖区红色资源,为官兵们打造红色教育课堂。清明节前夕,“红色基因代代传”云课堂在兰州市烈士陵园内如期开讲,兰州市干部群众代表与兰州舰官兵云端连线同上一堂课。屏幕一端,烈士陵园内,红色讲解员为大家讲述革命先烈英勇战斗事迹;屏幕另一端,远在大海之滨的兰州舰官兵认真听讲,共同缅怀为解放兰州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许下“海疆有我,请祖国和人民放心”的铮铮誓言。
“在解放兰州的沈家岭战斗中,三十一团团长王学礼坚持在一线指挥,不幸被炮弹击中,牺牲时年仅33岁……”黄河之畔,兰州舰官兵代表受邀赴兰州市参加“第二故乡行”活动。在参观兰州战役纪念馆时,一级军士长张达胜碰见了自己的“老熟人”——兰州舰首批女舰员、兰州籍退役女兵魏婷。
如今的魏婷是兰州战役纪念馆一名讲解员,从舰艇战位到宣讲阵地,魏婷认真在本职岗位上做好讲解工作,她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海军故事。“我将一直保持初心、加强学习,努力讲好兰州红色历史和兰州舰的故事。”魏婷说道。
以城市命名的战舰,是流动的国土,是城市的名片,也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如今,兰州舰在出访外国、舰艇开放等时机,都会在最醒目的位置设立兰州城市文旅宣介角,展示城市图片、播放城市宣传片、介绍当地特色,让中外人员了解“一带一路”以及“金城兰州”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景观。
爱我家乡爱我舰。舰城同名,血脉相连。兰州市征兵办定向为兰州舰输送兵员,兰州舰选派优秀带兵骨干回家乡为征兵“代言”;兰州市干部群众定期为舰艇官兵送去慰问祝福,兰州舰官兵利用护航出访、联演联训等时机展示兰州红色文化和城市建设新貌……带着400多万兰州人民的嘱托,兰州舰官兵又将鸣笛起航,砥砺前行;金城兰州,也将继续深化对兰州舰的关注与支持,把战舰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