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晚,夜幕沉沉笼罩在黔北山城习水之上,空气异常闷热粘稠。深夜,雷霆滚滚,苍穹如被撕裂,罕见特大暴雨倾盆而下,部分地区降雨量突破200毫米。赤水河支流水位疯狂暴涨,平日温顺的溪流化作翻腾怒龙,裹挟着泥沙与断木,咆哮着冲出河道,漫过堤岸,扑向城镇与村庄。
灾情突至见担当
随暴雨而至的洪水令习水县瞬时陷入危局。全县四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威胁;主要道路多处被倒伏的树木和汹涌的积水强行切断,交通瘫痪;电力设施在洪水冲击中受损,部分区域陷入黑暗,成为“信息孤岛”。
灾情即命令!习水县应急管理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吹响集结号。一支由5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突击救援队率先响应,他们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迎战洪魔再上“战场”。与此同时,习水县人武部火速集结280余名训练有素的基干民兵星夜驰援。“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的旗帜在狂风暴雨中竖起,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闻讯赶赴支援。三方人员在危难时刻凝聚成抢险救援中坚力量。
冲锋在前显本色
“快!这里还有老人被困!”在土城镇一处被洪水围困的居民点,呼喊声穿透雨幕。水位已逼近二楼窗台,浑浊的洪水打着旋涡。情况危急!由民兵骨干蒋双红带领的突击小组,将绳索系在腰间,毫不犹豫跳入齐胸深的激流。他们肩扛手扶,接力将数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转移到冲锋舟上。雨水模糊了视线,却模糊不了他们眼中守护生命的坚定。
在受灾严重的东皇街道,电力中断使黑夜更显狰狞。基干民兵突击排和退役军人突击救援队的队员们,凭借丰富的应急经验,挨家挨户仔细搜寻。在一栋摇摇欲坠的旧楼里,队员们敏锐捕捉到微弱的呼救声。墙体在洪水的浸泡下不时簌簌掉落泥块,大家没有丝毫犹豫果断进入,将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的祖孙三人背出险境。那一刻,队员们湿透的后背,是黑暗中最可靠的港湾。
突击救援队员和民兵在土城镇洪灾中转移村民。刘远懋 摄
决战要道争分秒
灾情告急,道路即是生命线。土城镇通往县城的咽喉要道被山体滑坡彻底阻断,大量救援物资和救援力量被阻隔在外。民兵道路抢修分队争分夺秒、迎难而上。大型机械在泥泞湿滑的边坡上轰鸣,每一次挖掘都面临着碎石滚落的危险。雨水混合着汗水浸透了迷彩服,一位年轻的民兵驾驶员双眼布满血丝,紧握操纵杆沉稳操作:“早一分钟抢通,里面的乡亲就多一分希望!”当第一辆满载救援物资的卡车通过新辟的便道驶向重灾区时,队员们布满泥浆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那条路,是他们用意志在泥石流中重新打通的生命通道。
突击救援队员驾驶大型器械疏通道路。刘远懋 摄
突击救援队员和民兵冒雨疏通道路。刘远懋 摄
持续鏖战护平安
从暴雨如注的深夜到烈日当空的正午,近20个小时的鏖战,习水大地上演着一场场与时间赛跑、与洪魔搏斗的生命保卫战。这支突击救援力量始终挺立在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磨出血泡的双手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
截至目前,这支由民兵与退役军人共同铸就的钢铁力量,已成功紧急避险转移群众6000余人。洪水渐退,战斗未止。清淤排险、物资分发、防疫消杀、灾情核查……后续繁重的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
在习水洪峰肆虐的至暗时刻,是这支由民兵和退役军人组成的救援突击力量,用血肉之躯重铸生命堤坝,成为灾难突袭时最可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