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英雄民兵班女民兵“弘扬胡兰精神,争做胡兰传人”——
青春向阳绽芳华
■张卫华 李国君 中国国防报记者 苗 鹏
刘胡兰英雄民兵班女民兵在刘胡兰雕像前宣誓。刘婕 摄
吕梁山上,汾河西畔。刘胡兰烈士雕像巍然矗立于刘胡兰纪念馆的广场上,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熠熠生辉。
在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山西省文水县人武部组织刘胡兰英雄民兵班到此开展现地教育。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只有15岁,是已知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站在见证英烈不屈壮举的大柳树下,刘胡兰英雄民兵班第23任班长李娜满怀敬仰地告诉记者,“每每想起烈士就义前喊出的那句‘怕死不当共产党’,总会心潮澎湃。”
刘胡兰烈士的事迹,彰显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甘愿献出生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弘扬英烈精神,1964年,经山西省军区批准,文水县组建“刘胡兰民兵班”。1997年,山西省军地联合将“刘胡兰民兵班”表彰命名为“刘胡兰英雄民兵班”。
走进刘胡兰英雄民兵班荣誉室,记者看到,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和集体三等功的表彰奖状,以及“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民兵基层建设标兵单位”“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等荣誉奖牌挂满墙壁。
文水县人武部领导介绍,自成立以来,刘胡兰英雄民兵班就将“弘扬胡兰精神,争做胡兰传人”作为宗旨。60多年来,该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民兵参军入伍,一代代女民兵赓续优良传统,为这个光荣集体增光添彩。
“那个时候,班里人多,有20多人,配备班用机枪、冲锋枪,还有半自动步枪。一到训练,大家很踊跃,练得那叫一个火热……”谈起在刘胡兰民兵班的历练,如今已年过七旬的该班第3任班长陈素爱充满自豪。
她告诉记者,民兵的职责有很多,有宣传动员、支前保障、参建援建等,但从根本属性上来说,民兵是战斗队。她还记得,为练好射击本领,当时该班女民兵在枪上挂沙袋练瞄准。一次,一个外国参观团到刘胡兰民兵班参观军事训练,展示课目为实弹射击打钢靶。
“打钢靶,就意味着不用报靶,子弹打到哪个靶,哪个靶就倒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展示硬功夫。”陈素爱说,由于平时练得扎实,该班女民兵们不仅经受住了一次次参观检验,还高标准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训练任务。
时光荏苒,几十载春秋过去。民兵的职能使命、装备配备、训练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在该班女民兵的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没有变。
2021年,省军区组织民兵骨干专业大比武。射击项目中,该班9名队员参赛,全部被评为优秀射手,团体赛获得第一名。可是,参赛民兵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在火热的比武场上,她们看到了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新型装备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训法、战法的改变。复盘时,该班参赛民兵提出:“当前,军事革命加速演变、军事科技迅猛发展,我们绝不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必须要乘势而上、向新而行……”
更新器材装备、构想应用场景、优化训练方法……近年来,通过与军地部门以及其他民兵分队一道努力,刘胡兰英雄民兵班逐步构建起科学的无人机训练模式。为提升遂行任务能力,该班女民兵还学习卫生救护、指挥通信等专业技能,配合地方有关力量多次完成巡河护堤、消防救援、森林防火等应急行动。
刘胡兰英雄民兵班第22任班长郭晓宇说,遇到难题不回避、不绕道,扎扎实实向前走,是“胡兰班”的底色。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铁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去年12月19日,刘胡兰英雄民兵班与李林英雄民兵班开启第11次交流活动,大家共唱红色歌曲,纪念英雄刘胡兰。
近年来,为讲好英雄故事,刘胡兰英雄民兵班主动加强对外交流,与李林英雄民兵班、尹灵芝英雄民兵班、“陵川号兵”等先进民兵集体结成互学对子,进一步扩容“宣讲朋友圈”、丰富“巾帼故事集”。
李娜告诉记者,在宣扬英雄事迹上,该班女民兵各展才华、不遗余力。她们参与拍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都是刘胡兰》专题片,编排《胡兰魂》《英雄女兵》等节目,推出一大批宣传英雄事迹的精品力作,有效拓宽了英雄精神传播途径。
生在英雄故里,高擎英雄旗帜。爱民助民行动,刘胡兰英雄民兵班一向冲锋在前。
翻阅该班工作日志,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字迹间记录了该班为群众干的一桩桩实事:她们到磁窑河河堤工地搬砖推土、在高粱试验田里拉耧耙种、去永乐村帮助群众养殖羔羊……
李娜说:“刘胡兰烈士在我们心中就像一株向阳花。她美丽、坚贞、忠诚、勇敢,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榜样。在英雄精神滋养下,我们要努力向下扎根、积极向阳生长,让青春韶华精彩绽放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