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白乙化民兵排”传薪火担使命——
“您照亮黑夜,我们守护安宁”
■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 特约通讯员 杨 刚
“白乙化民兵排”民兵根据预案分配任务,确定作业地域。王嵩博 摄
“我们都知道,七七事变后,卢沟桥地区便沦为日伪占领区。事实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一直战斗在卢沟桥畔,白乙化率领的队伍就是其中一支。白乙化是我们辽阳人,参加过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他组建以东北、平津地区大学生为主的抗日民族先锋队,成为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知识分子代表。”6月底,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白乙化民兵排”民兵走进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开展征兵宣传活动。当学生问起白乙化事迹时,民兵李橙为大家详细介绍,激发众多学子的家国情怀。
“最初,我对白乙化知之不多。民兵排命名后,我们多方搜集资料,采访他的后人,了解这位家乡的英雄。”李橙告诉记者,民兵排由辽阳石化公司芳烃部民兵班发展而来,2021年被辽阳军分区命名为“白乙化民兵排”。目前全排20人,全部为退役军人,其中党员18人。命名以来,每年建军节,他们都会走进位于宏伟区曙光镇石场峪村的白乙化故居,重温英雄事迹,感悟英雄精神。
“1939年,白乙化所部改编为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平北军分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斋堂一役激战3昼夜,击溃日军;沿城河战斗重创日军,击毙中队长奥村;青白口一带阻击日伪军4000余人,击落日机1架……”
看到展板上那些血与火的故事,李橙感慨:“白乙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舍生忘死;在思想上信念坚定、矢志不渝。我深深为之折服,并决心在训练场上践行他的精神,在宣讲中传播他的事迹,努力成为新时代白乙化传人。”李橙曾在海军某部服役,退役返乡后主动加入了民兵队伍。
每次参观白乙化故居,该民兵排排长吴迪都会在出口附近驻足良久。那里张贴着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的《告全军同志书》,赞扬壮烈牺牲的白乙化是“优秀的指挥员、民族英雄、无产阶级的先锋”。
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170余人进犯根据地,白乙化率部在密云县马营西山与敌人激战,毙、俘敌117人,保卫了根据地。战斗即将结束时,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的白乙化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
“英雄血沃幽燕,烈士名垂千古。我们既然以英雄命名,就不能只挂个名号。”吴迪说。
训练场上,民兵排将白乙化的故事制作成展板,用英雄故事鼓舞士气;操场上,他们为太子河实验小学学生教授军体拳,讲述白乙化的战斗故事,播撒红色种子。
“我愿做一把火,点燃更多人的心;我愿做一颗星,照亮黑夜前行的人。”这是白乙化写下的誓言,也激励着民兵们继续走英雄的路。
“您照亮黑夜,我们守护安宁。”2024年,“白乙化民兵排”民兵参加辽宁省首届“爱我国防”全民演讲比赛。他们讲述了执行任务的一段经历,让全场观众红了眼眶。
那年春天,宏伟区突发山火,火势迅猛,形势危急。接到救援命令后,“白乙化民兵排”迅速集结,奔赴火场。这是一支应急救援的突击队,民兵韩建曾服役于原武警森林部队,多次参与扑灭火任务,面对烈焰,他毅然冲在最前面;民兵魏宁也是冲锋在前的“尖刀”,直到火灭后坐下来休整,大家才发现他的头发烧焦了,眉毛烤没了……一段真实的故事,一群勇敢的民兵,打动了现场观众和评委,最终他们荣获二等奖。
“我们是‘白乙化民兵排’,就要对得起名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打得赢。”吴迪说。一次次训练、一项项任务,锻造了他们的硬实力。去年,他们在辽阳石化公司消防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并斩获多个单项荣誉。
命名以来,“白乙化民兵排”先后参加比武活动10余次,执行扑火救灾、抗洪抢险任务20余次,获得军事训练先进团体、个人表彰30余次。80多年前,白乙化以一腔热血投身抗日救亡;今天,这支赓续红色血脉的民兵队伍,正续写传承英雄精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