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奋斗,托起强军兴武重任;实干,谱写时代多彩华章。前不久,军委国防动员部发布第二届“最美新时代国动人”,张峰、李凤飞等12名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战线的同志荣登榜单。他们是广大国动人接续奋斗、勇毅前行的先进代表,是强军事业的开拓者、平凡岗位的“追梦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国动人矢志奉献、精武强能的忠诚与担当。为展现他们的风采,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国防事业,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最美新时代国动人”专栏,敬请关注。
深耕“责任田” 守好“祖宗海”
——记海南省军区某部军官张峰
■阳宗峰 中国国防报记者 贾二兵 郭冬明

张峰近照。阳宗峰摄 制作:扈 硕
寒潮来袭,风呼浪涌。11月12日清晨,“最美新时代国动人”、海南省军区某部军官张峰乘快艇,来到某岛礁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十五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国防动员能力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新时代国动人,我们要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在民兵建设等主责主业上奋力作为,书写强边固防的时代新篇。”聆听张峰的宣讲后,官兵展开热烈交流。
目睹这一幕,张峰的思绪回到多年前。那一年,新单位举行成立大会,一身戎装的张峰站在队列中热血沸腾,心里一遍遍默念:“卫国守海,向海图强。”
军人就应该始终豪情满怀,为了胜利勇敢向前。张峰就是这样的军人,他敢于一切从“零”开始。当时,单位刚刚组建,用官兵的话说是“地无寸土,行无一舟,居无定所”,大家期盼的目光聚焦到当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张峰身上。
“哪部创业史不是从无到有?我们现在虽然条件简陋,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乐观的张峰带领官兵全身心投入“创业之战”:没办公室,与地方政府积极协调解决;没宿舍,带领官兵先搭帐篷后建房;没训练场地,找驻军部队开展联建共用。
张峰把岛礁跑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找到一处闲置地块。多方打听后才知道,想用这块地需要协调军地3家单位。经过多方协调,临时营地终于定下来了。工程启动后,他一直守在工地,饿了和施工人员一起吃盒饭,困了就现地打地铺,带领工人昼夜赶工,一个月内38间独立板房拔地而起。搬进营区,官兵像过年一样高兴:“我们终于有自己的营房了!”
2017年7月,因工作需要,张峰调整到海南省军区某部机关任处长。面对全新的挑战、全新的考验,张峰以岛为家,把办公室当宿舍,兢兢业业工作。日升日落,张峰始终心如明镜,他说:“我这颗钉子组织觉得有用,才会让我‘钉’在这里,我要牢牢守住岗位、尽好责任。”
岛礁潜力资源如何?渔民入队意愿怎样?训练怎么开展?那年民兵整组工作拉开序幕后,张峰带领官兵白天冲波犁浪深入岛礁深挖潜力,晚上挑灯夜战优化结构科学编组。民兵下岛不便、训练骨干不足,他积极协调教练员上岛组训、驻军挂钩帮训。当年,省军区组织民兵整组工作考评,张峰指导编建的民兵分队名列前茅。海南省军区领导竖起大拇指:“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队伍拉起来、训起来,不容易!”
上岛就是上战场,守礁就是守阵地。这些年,张峰带领官兵深入所属数十个岛礁勘察,熟悉地形海况。他常说:“‘祖宗海’在我脚下,我就得守好,这是祖国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责任田’。”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张峰又将目光锁定先进技术前沿,提出打造专业民兵队伍,一批新的建设项目纳入重点工程。张峰再一次在浪花间踏上拓荒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