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练兵备战如何根植地方运力?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发挥地方运力保障打赢引发的思考


■雷 响 本报特约记者 黄 翊

这是一幕幕作战力量联合立体投送的场景:民用渡轮载着平车军列驶出粤海铁路南港码头,跨越琼州海峡,所用时间比换乘海上船舶运输缩短近10个小时;粤东某部数百名官兵携装备从驻地新开通的高铁站出发,较以往摩托化行军快8个小时;在军代处的协调下,搭载演训人员和各类军用物资的民航客机从昆明长水机场升空……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自成立以来,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重大交通枢纽建设,探索立体式、多样化投送方式,将地方丰富的动员潜力转化为强大的保障能力,探索出了一条军地联合保障的新路子。记者一路追随,记录下几个印象深刻的事例。

装载场有支“特战排”

“接上级通报,限你部在2小时内完成装载任务!”2017年12月底,一场运输保障演练在广州火车站展开。

站场边,一批批军运物资堆积如山,既有昂贵娇气的“宝贝疙瘩”,又有易爆易燃的危险品。指挥、倒车;捆绑、加固,各任务部队兵分多路、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物资装卸载。

忽然,几名官兵在加固某超限装备时“卡了壳”,原来该装备列装不久,现行加固方案不够成熟,导致实地操作失效。

“8道呼救支援!”该中心驻广铁集团军代处运输投送处参谋戴梦琪迅速搬来“救兵”——一群没有军衔的“迷彩绿”。

现场会诊后,铁路集团工程师梁伟明通过查寻资料、比对数据,很快拿出解决方案,新装备固定难题迎刃而解。“专家出手,果然不凡!”官兵们纷纷树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们装卸载保障力量的‘特战排’。”该中心运输投送处处长王文生说,为提高军运装卸保障能力,他们会同铁路部门组织军代表、军运装卸队伍定期进行联演联训,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军运装卸保障骨干人才。同时,积极与区内战略支援投送车队、机队进行协调联动机制。

去年7月,他们指导某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抽组的战略投送支援车队,出动半挂车、四桥车共20台,每批次运输油料167吨,运输里程达300公里,顺利完成为空军某部运输油料任务。

高铁线路也可行驶军列

军列晚点是戴梦琪最头疼的事情。去年,该中心辖区某地发出一趟军列,晚点了2小时,受到了铁路部门和驻局军代处的通报批评,最后调查发现,军列延误竟是为了避让普通列车。

原来,依据铁路行车交会规章,运行速度慢的列车须让快车先行、货运列车须让旅客列车先行。军列属于货车且为慢车,虽然当天上午军列就抵达邻近铁路交会点,但该站当天开行的快车流量多、动车组密度大,等待所有交会的快车通行完毕,军列进站时已临近凌晨。

铁路是战时和紧急情况下作战部队快速机动的首选,但动员高铁线路行驶军列却一直停留在摸索试验阶段,因为一方面,多数线路区段全程没有货运机车交路、列检、货检、加水等保障机制,战备等级转换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高铁线路禁止办理超限、危险品业务,部分铁路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对此存在异议,工作协调配合管道难以畅通。

“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碰。”戴梦琪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一矛盾,他们向铁路部门提出了在管内线路开行军用列车、创新军交保障模式的意见建议,获得铁路局的支持和肯定。

该中心协调铁路局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综合分析各项基础数据、调度行车机制、行车组织安全刚性要求等技术条件及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围绕铁路施工“天窗”、运行速度、动车交会、机车运用、技术检查、调度指挥等具体环节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为军列开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

同时,军地双方召集铁路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货运等业务部门及军代处的领导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军用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确保军列试运万无一失。

军运装载不再区分站台

“交通沿线军运中心装载站被敌摧毁!基本装载站全线瘫痪!”

“按战备预案,立即启用预备装载站!”……

战火硝烟中,平时不起眼的三等小站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一战成名”。这是该中心所属长沙军代处组织的一次实战背景下军交战备演练现场。

据悉,三等站台不具备军事运输装载条件,二等站以上才能承担军运任务。此次演练打破常规,出其不意,正是桂林联勤保障中心瞄准未来战场,立足有备无患,超前谋划和储备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前瞻性思考。

王文生告诉记者:“二等以上站台配套设施全、作业条件好、技术力量强,经常被作为军运的固定选项,但反向思考,它在战时也易成为敌火力打击的重要目标。要锻造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必须做到有备无患。”

正因如此,该中心按照军运中心装载站的建设标准,精心选择一些地理位置重要、运力潜力资源丰富的三等站,通过技术性扩建改造,为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多点装卸创造条件,确保战时军交保障始终不断线。

与此同时,该中心还依托国家物流体系和社会保障资源,借助辖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综合运力,常态化实行集装箱军事运输多式联运,实现物流供应链各环节无缝对接。空军某部需发送一批军需物资到数百公里外某仓库,他们指定的物流企业立即登门提供“门对门”“一站式”全程服务,仅6小时即把物资送达指定地点,军运效率成倍提升。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深入贯彻军民融合战略,发挥民用运力保障效益,联合立体投送模式已见雏形、初显威力,展现出新时代联勤部队的新气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