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新时代,让“双拥”工作更有成效

——江苏省淮安市创新机制开展双拥工作纪实


■刘广波  王小春

压题照片:淮安市双拥艺术团团长冯梦走进淮安武警消防支队,向官兵传授朗诵、演讲技巧。张  宾摄

新年伊始,一场罕见的暴雪覆盖江淮大地,由淮安市委常委带队,60多个市直部门、部委办局领导组成的小分队顶着寒流深入驻军座座营房,促膝倾听兵声,真诚解决兵忧……让官兵们于冰天雪地中感受到了融融春意。

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机制、丰富内容、拓展路径,淮安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气象一新,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评比在即,面对以前考核中种种弊端怎么办?

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

“请把你们县所属乡镇街道名册提供一下,我们需要实地抽查一到两个基层单位资料和具体工作落实情况。”去年11月底,淮安市双拥工作考评小组奔赴盱眙县,在民政部门相关人员带领下,来到数公里外的太和街道友法社区双拥工作站,从规章制度到台账、从拥军优属队伍建立到拥军优属措施的实施,考评组看得认真、听得细致、记得翔实,与优抚对象面对面、点对点实际抽查。这是该市双拥办邀请第三方对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区)进行考评的一组镜头。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采取各种举措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将其纳入跨越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体系。然而随之而来的年终评比表彰,颇令人头疼:过去各单位自己组织考核,总免不了打人情分;有的县(区)担心上级戴有色眼镜,现在工作做得再好也可能因过去的不良印象而获低分;尝试采取县(区)互评,又存在标准拿捏不一致、搞感情投资打短线等问题,不仅挫伤工作热情,还败坏了风气。

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势在必行。该市双拥办从市直单位和部门挑选了6名长期在双拥战线工作或有资料管理丰富经验的同志担任考评组成员,分为资料组、现场组、部队组深入开展科学考评,并且进行了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

引入第三方考评机制效果如何?笔者看到,考评组依据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对被考评单位落实质量一一对照,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即使扣减0.1分也得事有出处。不仅如此,每次发放测评卷子都是当天打分,当场公布,当即收回,避免了暗箱操作。

第三方考评组不听命于任何人,始终用原则、细则、规则来评判工作,令人心服口服。许多同志感慨道:“工作既要争在评时,还要扎扎实实做在平时!”

问题棘手,如何推进落实确保成效?

事务交办后持续追问

2015年,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过程中,淮安市对照标准梳理出部分单位双拥机构建设不规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一次性按时打卡发放不到位、12年以上转业士官安置不落实等一揽子问题和缺项弱项,并对涉及全市7个县(区)和部分市直部门的27项问题,立即召开整改交办会,逐一确定责任人,排出进度,限期完成,不留死角。

问题交办之后,各县(区)双拥机构建设不规范、双拥机构隶属关系不顺等问题相继得到解决。然而,在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一次性按时打卡发放不到位问题的解决上,个别县(区)出现了“肠梗阻”。按照相关规定,“优待金按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进行打卡发放。所需经费由县(区)政府负责筹集”。个别县(区)却把这项责任转移给乡镇,不仅落实走了样,还给乡镇增加了财政负担。

市双拥办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给该区下了交办单,及时纠正对政策的误读误解,要求各级在涉军问题上雷厉风行、特事特办。同时,与该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当面沟通,在涉及军人、军队、军属问题上严禁打折扣搞变通。该区接到交办单,连夜召开专题会议,按照相关规定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责成民政局与区人武部对接入伍名册,确保安排的资金一次性发放到位。

近年来,12年以上转业士官安置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市双拥办感到,这个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势必挫伤退伍的、动摇在伍的、影响即将入伍的,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他们与相关部门一道,对同类士官进行统计摸底,并采取相关措施,但仍有44名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官处于等待、观望状态。事不宜迟,市双拥办紧跟不放,派出多路人马奔赴所辖县(区),征求本人意见的同时,主动出面协调沟通,哪怕有一个没有落实,都不厌其烦地做好县(区)和当事人两头工作,最终使符合条件的转业士官全部走上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延伸触角,双拥工作怎样确保在基层健康发展?

编织网络不留死角

3年前,市双拥办主任宋德成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一些身处农村、年迈或患有疾病的军属,生活极其困难,但由于缺少一个组织,这些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双拥工作不能有盲区。宋德成提出,将拥军优属工作向基层延伸,在各级行政机构建立拥军优属服务组织。

不久,该市在各县(区)成立“拥军优属”社会组织,支持驻军部队正规化建设,以一对一、多帮一的形式帮助生活生产困难军烈属;在村(社区)成立“拥军优属服务站”“拥军优属服务队”,确保双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成立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文艺界、民营企业等5个拥军分会……蓬勃兴起的双拥组织如同雨后春笋,遍布全市134个乡镇(街道)、1620个行政村(社区),至此,淮安市构建起了拥军优属服务网络。

新时代新作为。淮安市双拥办围绕国防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了“军政军民关系全面提升、军人和优抚对象荣誉感全面提升、部队为民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拥军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

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一些县(区)已经没有驻军,该市双拥办着眼需求转变思路,将不同时期的军人、军属全部纳入保障范畴。全市统一制定了结对帮扶优抚对象信息表,对被帮扶人员细化到曾经服役时的职务、身体状况、致贫致困原因以及帮扶措施。淮阴区吴集镇淮西村庄玉兰老人是烈士遗孀,丈夫周凯新婚未满月就奔赴抗日前线,英勇牺牲。庄玉兰一直过着寡居生活,膝下无儿无女,民政部门的同志劝她搬到敬老院居住,老人执意不肯。于是,村里组成了6人服务队长年照料老人生活,从料理家务到农忙时抢收抢种,无微不至。

淮安市有现役军人家庭6000多个,优抚对象近30000人。这样一组数字背后,需要一个健全的双拥系统作支撑。为此,市双拥办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智力拥军和精准帮扶工程,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双拥新格局。市委书记姚晓东表示,今后,淮安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行各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双拥社会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用一系列创新务实举措,不断促进双拥工作健康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