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去“官气”方能接“地气”


■杨涤非

随着纠治“四风”的深入推进,不少领导干部下连队多了,跑基层勤了,和群众近了,但仍不乏“听不到官兵心声、查不到基层实情”的现象。究其原因,大多还是这些领导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官味太浓所致。

“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这是延安时期群众对边区领导干部的赞扬,也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写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好传统好作风目前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慢慢流失,取而代之的是摆官谱、打官腔、说官话。有的检查指导人未到声先到,就怕动静太小,生怕官兵不知道;有的调研走访就近避远、就好避差,沉不下去,深不进去;有的蹲连住班凑日子,虽挂兵的军衔,却讲官的语言,对基层事务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试想,这样的领导干部怎能让官兵跟你掏心窝子?这样的作风怎能不让官兵敬而远之?

毛主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一个人官气足了,对基层的感情就淡了,为兵服务的态度就变了。身入基层不能心入基层,走近官兵不能走进官兵,沉到一线接不到地气也就不足为怪了。基层官兵给有官气的领导干部这样画像,可谓入木三分:一副派头,两眼朝天,离地三尺,满口“官言”,官兵意见听不得,兵味汗味闻不得,自我感觉了不得。

领导干部与基层官兵打交道,就像田里的稻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睡得了战士的床板,端得了战士的饭碗;能忘掉身份与兵同乐,也能抛开职务与兵共苦。官兵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开话匣子,反映基层的真实情况。彭德怀元帅常说:“你越是放下架子,部属对你越亲切。”彭德怀本人在生活上向战士看齐,不搞一点特殊。他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官兵需求,还将手伸进战士鞋内检查是否保暖;视察连队时,从不坐靠背椅,坚持和战士们一样坐矮板凳,所以他“总能喝到祝福的酒”。

去官气方能接地气。杨善洲在担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时,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他头戴竹叶帽、脚穿茅草鞋,跑遍了保山99个乡,一身泥巴一身土,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亲切称为“草鞋书记”。领导干部下基层本是务实之举,如果能扎实树牢普通一兵意识,切实把心沉下去,把情融进去,不怕“掉架子”,不怕“丢面子”,拜群众为师,与官兵交友,何愁谋事求不到妙法,何愁成事取不到真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