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两会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冷志义

传承红色基因 发展红色文化


■梁 永 本报记者 孙绍建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军区政委  冷志义

习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军队人大代表、四川省军区政委冷志义告诉记者,听到习主席的这几句话,他特别振奋,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冷志义代表说,在汉语文化中,“红”是早期太阳图腾的符号。20世纪初叶,“红旗”“红军”“红色苏维埃”等赋予了“红色”鲜明的时代色彩,成为革命与奋斗的象征。如今,红色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已是全民族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升华的精神宝库。近年来,四川军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重要指示精神,把弘扬红色文化,保护红色资源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的首要任务。一是建成一批红色文化场所。经过军地多方筹措,先后投入60多亿元,建设和修缮了革命老区纪念馆、革命遗址和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二是打造了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三是加强红色资源的宣传利用,通过制作纪录片、组织召开研讨会、老红军座谈会等形式,收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冷志义代表建议,在抓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应进一步强化各级政治责任,探索设立红色遗址保护机构或领导协调机构,健全完善各项具体工作机制。同时,完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从国家或省市层面进行立法,出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条例或管理办法。还应加大人力资金投入。统筹好各地方各部门的政策、信息、技术、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对红色遗址进行有效保护。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元化保护开发体系。深入挖掘宣传发挥红色遗址最大效益。建立红色资源协同研发机制,形成宣传教育、文化传媒、广播电视、高校团体、文化企业等跨行业联合或以历史为脉络跨省市联动的模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品牌的影响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