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妈妈,边关再无“七年之殇”


■晏 良 胡振芳

“妈妈,我们已经看过弟弟,添了新土……”西藏军区边防某团营长余刚凝视古怒烈士的墓碑,给古妈妈张兴会拨打电话,希望老人保重身体,安享晚年。

每逢清明倍思亲。在祭奠逝者的特殊日子,张兴会特别思念长眠雪山的儿子,她与女儿古萍一起,面向雪山垂泪。虽然古怒与亲人永别已有13个年头,但张兴会总会梦到“我家小怒回来了”。梦里常有一家团聚,醒来却是阴阳两隔。

“孩子,巡逻时千万要小心,你们都是父母的支柱和依靠,不能有闪失。”古怒走后,该营官兵把烈士遗属当亲人,张兴会也时常牵挂着边关这群兵儿子。每次通话,她都提醒孩子们巡逻时注意安全,无论如何,一定要“好端端地回来”。

之所以老生常谈,只因边路艰险。古妈妈恨透了该营防区的巡逻道,正是西藏军区最苦最远最险的这条巡逻道,夺走了她的心头肉,让好几个军人家庭跌入痛苦的深海。

几多“最”字,衍生“七年之殇”的悲壮传说:1984年1月15日,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贵荣勘察边路时,手攥马尾长眠雪山。就像着了魔似的,此后的1991年、1998年、2005年,每隔7年,这条巡逻道上都有牺牲,留下将军崖、烈士崖、舍身崖等夺魄地名。

清明时节雨纷纷。余刚的热泪与冰雨交汇,他的眼前一片朦胧,全营上下站成辽阔的悲伤森林。这群顶天立地的忠诚男儿,平素笑傲生死,此刻泪水决堤。

“当我们失去战友时,就会有一个军人家庭失去亲人,我们最能体会他们的悲痛。”正是共同经历了生离死别,余刚要求部属树牢情感认同,把烈属当成亲人,休假官兵要就近串门,当一回代理儿子。

“光荣之家是一家。”长期在该营服役并提干、有着“巡逻王”之称的杨祥国发出倡议,希望各部队官兵自发照顾本单位烈属,用大爱抚平他们的创伤。“我们经常唱‘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既然是兄弟,就有义务照顾彼此的父母,替天堂里的战友尽份孝心。”

杨祥国言行一致。每次回内地,只要时间充裕,他都尽可能抽时间去拜访烈属。杨祥国说,也许是同乡的缘故,古怒生前和他最亲,两人曾约定,等古怒转了士官就一起休假,到彼此的家中认门。好兄弟虽然走了,但这份约定永远有效,于是,杨祥国不仅登门拜访古妈妈,还请她用古怒的乳名称呼自己。

“古兄弟,请安息!”官兵们集体扫墓时,陪烈士说说话。大家知道,古怒生前是孝子,每周都会给母亲打电话。烈士虽走,习惯犹存。这些年来,该营骨干基本都与烈属保持联系,他们将张兴会、古萍的电话存于“家人”一栏,邀请她们“常回家看看”。

这不是敷衍或客套——在全营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张兴会已经五上雪山。这些年来,她总选在古怒牺牲的7月来到边关,给自己的孩子扫墓,每次都哭得肝肠寸断。

擦干眼泪,她总会力所能及地为兵儿子们做点事:织手套,纳鞋底,缝衣被,包饺子……

“你们的父母很少到边关来,我就替他们多操点心。”张兴会的一言一行,都像个家长代表。

怕张兴会累着,官兵们都劝她多休息,声称自己已经长大,应该反过来照顾妈妈。可张兴会不依,她说:“不管你多大,是否已成家,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个孩子。”

每次离别,张兴会总要说上一串“小心”,她希望兵儿子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知道你们都很好,我就放心了。”清明与余刚通话,张兴会旧话重提,她祈祷悲剧不再重演,边关不再出现烈士。

余刚请古妈妈放心,请全营的军属们放心,“七年之殇”纯属时间巧合,那段历史已经终结。

军属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有的老人说,身为边关军人的父母,担心总是难免的,但更多的是荣耀。他们勉励子女的口吻如出一辙:家里需要你们,边关更离不开你们,放开手脚好好干吧,家人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余刚和战友们不负众望,向死而生,不愧为边关栋梁——

2012年,本是“又一个7年的节点”,可每次巡逻,官兵们都成建制递交请战书,有幸被选中的巡逻勇士,写下遗书,微笑开路;

前推一年,满服役期的老兵集体递交留队申请。他们坚守的理由令人动容:不信“七年之殇”,打造平安边防;

如今,在全国人大代表杨祥国、一等功臣余刚等英模带领下,全营官兵致力打造一流边关。他们以国家电网覆盖营连为契机,提升信息管边效益,研究“非接触战争”,琢磨“看不见的敌人”。

说干就干。擦干眼泪,余刚清点人员和装备,带队踏上云中边路……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