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怀念母亲


■戴丹华

18年前,母亲突然远去。她远行的背影告诉我,不必再追。

又到清明,细柳吐绿,在阵阵微风中,摇摆着纤弱的身姿。

记忆中,细细的柳树条就是当年母亲育娃的“法宝”。古语说,不打不成器。母亲从不护孩子的短。我与小妹仅相差3岁,小时候的我并不怎么顽皮,挨打的原因,可能仅仅是与小妹争美食。当时,年少的我尚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如今,每当想念母亲,我多想柳树条能再次从她手里抽过来……

母亲总是用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鼓励我俩成长,即使在病痛中,她依然没有忘记微笑。那年,我无缘军校,名落孙山,回家探亲,母亲已在生死一线。因年轻不谙世事,我一点没有预感母子即将两世相隔。返队时,我与躺在床上的母亲告别,她伸出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的手,声音微弱地说:“这次不能爬起来了,等你下次回来再送你。”

一面一世,下次回来再送我已成了句永不兑现的诺言。到部队第3天,我就收到母亲离世的噩耗。再次回家,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下次的约定,仅是一句宽儿心窝子的话语;下次的约定,仅是一剂自我安慰的良药。何来下次,生死两茫茫,不思量,永难忘。

走进军营,从母亲的柳树条中,我也慢慢悟出点“慈不掌兵”的带兵之道。任职期间,对新老兵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不迁就照顾;在单位建设或战士成长方面爱较真,有时一点不给别人留面子。4年前,报道组大学生战士在我每周的工作讲评中常感难堪。现如今,经过锤炼,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成为骨干。

年近不惑,我也慢慢从母亲身上读懂另一个道理:“慈也掌兵”。母亲仅用过几次柳树条令我和小妹记住所犯的错误,更多的是靠她的言传身教滋润我们健康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已跨进军旅20年,我坚持将“人”书写好,作出表率,走实每步,做好自己。同时,在带兵过程中,绝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多讲“白话”“兵话”“暖话”,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好沟通。

真的很想念母亲。她手中不起眼的柳树条,伴随我成长,教我做人、带兵和育娃。

千里之外,孤坟一座,那是母亲的家。清明时节,孤坟柳絮萦绕,那是我对母亲的思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