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进入“大年”的中非关系更值得期待


■季 澄

三月下旬至今,喀麦隆、纳米比亚、津巴布韦三国总统已先后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加上即将于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2018年可谓是开启新时代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年”,中非关系必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首先,中非传统友谊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经历过时间检验,这是中非关系的显著特色,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确保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使中非关系的发展前景更显光明。具体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聚集区的身份定位,使得双方在身份认同领域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与此同时,中非高层领导人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战略远见,使得双边关系不易受到外部因素的破坏与干扰。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非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中国无论在情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应更多帮助非洲”;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表示,“中国从未殖民和掠夺过非洲,一直平等对待非洲国家”。而在回击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对于中非关系的无端指责时,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义正辞严地指出“非洲国家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缔结伙伴关系”。

其次,中国对非合作与发展理念的务实与创新,是确保中非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非洲之行中提出秉承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新理念,其核心要义是在确保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前提下,将非洲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非洲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充分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并最终形成中非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的新的二元身份建构。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充分履行对于支援非洲发展的承诺:在粮食援助方面,中国在2017年共计向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等国赠粮食3万多吨,并提供约合1400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在疾病防控方面,中国在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两年时间内,共计向非洲9个国家派遣上千名医疗工作者,并为当地培训医护人员1.3万余名。此外,中国还是累计提供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在维和方面,中国仅在马里、南苏丹、刚果金等任务区就部署了近10支维和分队,成为维护非洲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生力量。

最后,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是进一步丰富中非合作关系的核心动力与重要抓手。非洲在历史上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与关键节点,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非洲更是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统计显示,非洲正成为中国企业新的热衷投资场所,目前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数量已超过2500家。这些投资不但数额巨大且领域广泛,在为非洲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非洲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非经贸关系所具有的互补与互惠优势将更加凸显。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非关系的大门已悄然打开,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化与升级,其成效将不再局限于中非双方,更将成为未来“南南合作”,甚至是更广大地域内的国际合作的典范。

(作者单位为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